时间:2024-05-10
俞春霞老师问:
有些同学抄袭心理严重,不走心。看到作文题首先不是寻找自己的生活,而是在脑海中搜索在哪看过这样的题目,只要搭一点边,就忙不迭地用上来,可是“嫁接”的果树再好,也会有不自然的痕迹。
王吉彦答:(王安忆佳的爸爸。博物馆陈列设计师,出版教育图书《笔尖上的魔法诱惑》)
学生喜欢抄袭、嫁接,归根结底是老师把学生置于了一个他不感兴趣、不喜欢、不熟悉的学习情境中。
在一次家长会上,语文老师展示出全班同学关于“中国梦”的家庭作文。这是一个很“入时”的主题,遗憾的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都干篇一律,满纸空话、套话。老师甚至批评,好几位同学的文章中,大段的文字都一模一样,看样子,一定是在网上“嫁接”来的,没想到竟然“撞衫”了!
发生这样大面积的抄袭问题,是因为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中国梦”这个话题吗?不是,这个话题当前很热火。问题出在学生们对这个话题的内涵还不熟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但老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伟大的中国梦更在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出彩人生的机会”,只有写好“我的梦”,才能写好“中国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具体生动的多姿多彩的梦想,我手写我心,就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文章。
要减少乃至杜绝学生的抄袭病和嫁接癖,其实有良方:
兴趣是第一位的。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关键在允许和鼓励学生去写他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著名作家贾平凹讲,写作的最好状态是随心所欲。因此,我平常在训练女儿写作时,从不给她命题,也从不限定她写什么体裁、主题的作文,而是允许她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只要她感兴趣,尽可以去写,写完后我第一时间拜读,并鼓励她给报刊投稿。能够随心所欲地写,还能被发表,被更多人阅读,继而得到稿费,孩子的小心脏别提有多激动,写作的兴趣就这样炼成了。
引导孩子“说人话”。很多老师过分强调“引用”这种表达手段的价值,其实并不好。引用过多,满篇都是名人、圣贤、神人的话,表面看来是旁征博引、学富五车,其实是把自己的文章变成了一个“收藏夹”,读者看到的是别人的言语,看不到你的思想。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一向以模仿前人书法名家名帖到令人真假莫辨为荣。某日,他兴冲冲地拿出一幅刚刚模仿的书法给一位长者展示,没想到这位长者当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写得是很像,可惜完全没有你自己!”米芾羞愧得满头大汗,从此书风大变,“我手写我心”,成就一代大师。女儿对这个故事铭记在心,从小写作文都喜欢用自己的话去讲故事、说理描景,很少引用别人的话——即使同样的事理,她总是会用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去表达。她13岁出版的美文集《花开有声》就鲜明地反映了她的这个特点,赢得了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老师的好评:“这个孩子,她在用心灵感触世界,用真情写字,在快乐中成长,只有这样,她才能创造出这些带着温度的语言,让我们在她的故事里读到了感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