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人吃肉,大有讲究

时间:2024-05-10

柯柯,北京大学研究生,曾参与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系列图书审校工作,在各出版物及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十万余字。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无肉不欢,古人也是如此。但古人吃肉,可大有学问。

仆从吵架,被罚吃肉

韩式烤肉、北京烤鸭、港式烧鹅、新疆羊肉串……搜索脑海里的美食名单,“肉”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古代,肉是一种高端食材,普通人很少吃到,因此孟子在游说梁惠王时,才会把“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作为衡量国家治理状况、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

不过,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普通人垂涎欲滴的珍贵美食,在达官贵人那里,已经变成了不想再吃的累赘。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里描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五代时期,唐王室后裔李载仁为躲避战乱,到江陵投奔朋友。作为社会名流,他能吃到猪肉,却不喜欢吃。

一天,李载仁应上级召见,正要上马,几个仆从却为了点小事吵翻了天,相互大打出手。李载仁见状大怒,准备找个法子处罚仆从,想到猪肉这种食物实在难吃,马上令人从厨房取来猪肉和大饼,让动手的仆从面对面吃掉,并警告道:“要是下次再犯,依然严惩不贷!”

对仆从们来说,猪肉是金贵的好东西,平时不易吃到,谁料这位主子竟然罚人吃肉。大家表面痛不欲生,心里却乐开了花。

隐藏的吃肉福利

万事无绝对,虽然肉很珍贵,但也不是完全吃不到。普通人除了可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殖牲畜,靠自己辛苦的劳作挣钱买肉之外,平时也可以解锁隐藏的吃肉福利。

每逢打胜仗、新帝登基等大喜事时,朝廷都会公费拨款,给百姓“赐牛酒”,并允许民间“大酺三日”,举行热闹愉快的大聚餐。在汉代和魏晋时期,这种福利是十分常见的,普通人可以趁此机会,品尝到肉的鲜美。

另一种隐藏福利是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人看来,一年的风调雨顺首先要归功于祖宗和神灵的保佑,因此祭祀是与打仗同等重要的大事情。祭祀祖先、神灵,必须隆重虔诚,应当把最好的食物作为祭品。肉,自然成了祭祀中的主要食材。祭祀结束后,把神灵享用过的肉分而食之,就可得到庇佑。

当然,分肉也是很讲究的,要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人口数量、年龄构成、社会贡献……如何把肉分好,可是个难题。

西汉开国功臣陈平年轻时曾在乡里的祭祀中分过肉,他考虑周到、公平公正,大家拿到肉后都很满意。在大家的夸赞中,陈平感慨,“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后来,他成为汉代著名丞相,“陈平分肉”也成了比喻处事公正的典故。

一碗肉汤换一朝国君

对达官贵人们来说,吃肉是稀松平常的事,所以他们看重的,是吃肉的礼节。吃肉的礼节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彰显了身份和阶层。

有一次,郑国的大夫公子宋和公子归生结伴上朝,公子宋的食指突然跳动起来,他笑着说:“食指跳,有肉吃,看来今天有口福了!”

两人来到大厅,果然看到一只大鼋正被拴在中间。原来,郑灵公正准备用它炖汤,赏赐给大臣。公子宋对自己的“未卜先知”十分得意,公子归生则对他佩服不已。

郑灵公看到两人满脸笑容,不由好奇,待弄清事情原委后,他想用一个恶作剧来戏弄公子宋一番。待鼋汤炖好后,郑灵公分食肉汤,唯独不给公子宋。

公子宋面子上挂不住,头脑一热,冲到郑灵公面前,把手指头放进碗里蘸了蘸,挑衅地嘬着手指上的汤。

这一严重违反礼节的行为让在场所有人大惊失色,郑灵公更是气得跳脚,放出“不会饶了你”的狠话。公子宋虽知自己有错,但心中不忿,又怕郑灵公以不守礼法、目无尊卑之名惩罚自己,于是干脆先下手为强,杀掉了郑灵公,立公子坚为国君。一碗肉汤换了一朝国君,令人唏嘘不已。

吃肉鄙视链

在古代,人有高低贵贱,肉也分三六九等。总体来看,“宁吃飞禽二两,不吃走兽二只”,飞禽的地位高于走兽;走兽之中,羊肉高于猪肉,猪肉又高于牛肉。

唐宋以来,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肉质细腻、口感鲜香的羊肉是王公贵族的首选,也成了牧民、农民的首要养殖对象。

而猪肉就没那么高贵了。对古代医者而言,食用猪肉百害无一利,“药王”孙思邈就明确指出,“凡猪肉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猪肉口碑不佳,价格低廉。

大文豪苏轼被贬后,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买不起羊肉,只能买羊脊骨这类没人要的边角料,“得微肉于牙綮间”,剔骨头上的肉末吃。然而吃猪肉时,则可以“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颇为豪气。

比猪肉更便宜的是牛肉。据记载,北宋中期的猪肉大约120文一斤,牛肉只要100文一斤。难怪《水浒传》的好汉们可以豪爽地大喊——店家,來二斤牛肉!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人都能吃上肉,饮食结构上更注重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管你爱吃什么,保持身体健康才是王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