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生中每一段“隧道期”

时间:2024-05-10

■ 文/巫婆的葱 图/吉力 特约审稿/张昱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中学历史教师

勾践:我承认我曾被对手打败

越王勾践生来就是大男主的命,他的人生可太具有戏剧性了,毕竟刚登上王位就被人打,是对他这个新帝王有多不满啊?虽然吴越战争最初是由越国挑起的,但吴王阖闾(夫差他爹)趁着勾践刚刚登基,立足未稳之际,就发兵进攻越国,还是有点趁人之危的意思。

反转来了,你以为人家初登大宝没有经验,结果人家使出大招,反败为胜。勾践采用了一种不可想象的惨烈而血腥的策略:他派出兵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行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口号,然后集体自刎身亡,“哗啦啦”死一大片。这一出奇之举使得吴军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

哦豁,这下梁子结得更大了。因为阖闾的临终遗言就是让夫差替自己报仇。

吴国刚刚经历大败,夫差又被丧父之痛包围,勾践寻思着,这人跟自己当时的情况有点像,还比自己更惨呢。但是夫差好像没被打倒,反而积极整肃军队,厉兵秣马,准备为老爸报仇。勾践听说此事,自然是坐不住了,于是不顾大臣范蠡的劝阻,率军攻打吴国。

反转再次出现。勾践大约想着,夫差还在准备中,还没完全准备好,他也来个趁其不备将其打趴。可惜这仗惨败,只剩下五千军队被困,越国国都会稽沦陷,勾践只得退保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向吴国投降。之后,勾践便成为了俘虏。

当年那个用敢死队震慑住对手的越王,就这样成为了“阶下囚”。

堂堂越王忍辱负重在吴国做仆人,每天喂马、除粪、打扫。夫差骑马出门时,勾践还得恭敬地献上缰绳,牵马穿过市井。在一些江湖小八卦中甚至传闻,勾践还主动尝了夫差的大便,讨好夫差。就这样,忍辱负重三年后,勾践终于获得“同情”,被释放回国。

其实在惨败之后,勾践差点选择了自杀,被劝阻下来以后,他决定“隐忍”。而这隐忍,反而成就了他的霸业。

回国后,勾践仍每天都睡在柴草堆上,在坐卧的地方挂一只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家仇国恨。他们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全国上下齐心,奋发图强。在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后,越国重新强大起来,勾践终于率领越国战胜了吴国,逼得夫差拔剑自杀。

多年的隐忍与坚持,只为日后的重新振作,尝尽苦楚的勾践终成一代霸主。

孙膑:我承认我曾被人伤害

孙武的后代、齐国军师、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这三个标签,在如今看来,孙膑就是一个妥妥的成功人士啊。但有人也许不了解,在拥有这些殊荣之前,孙膑遭了多少罪。

孙膑的师兄庞涓,早年跟他一起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兵法。庞涓急于赚取功名,就率先下山来到魏国。没想到深受赏识,不久便被任命为大将军,掌管魏国兵权。

庞涓想让计谋卓绝的师弟来当自己的神助攻。收到邀请函的孙膑满心欢喜地下山奔赴魏国,谁知这一去便是羊入虎口。

孙膑到了魏国之后,竟受到魏王的亲自接见。魏王与孙膑聊起军事、谋略,孙膑都对答如流。魏王非常高兴,觉得孙膑非常有才华,便想封他为副将军,让他为国效力,却被庞涓以“师弟尚无军功恐难服众”为由,让孙膑当了个军师(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

然而,对庞涓满心信任的孙膑并未察觉到师兄的“良苦用心”。

孙膑日益受到魏王的重视,庞涓“失宠”般的嫉妒感也越来越强。某天,孙膑被诬告通敌判国,魏王抓了他准备杀掉,庞涓虚情假意地跑出来向魏王求情,最后,魏王应允,只对孙膑施以膑刑(挖去膝盖骨)和黥刑(脸上刻字)让其成为残废。

受到重刑的孙膑,却发自内心地感谢庞涓的救命之恩,养伤之时,还全力整理兵书《孙子兵法》,想以此来报答庞涓。

殊不知,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庞涓!直到身边人悄悄告诉孙膑真相,孙膑的心拔凉拔凉,对师兄的感恩之情瞬间变成警惕与疏离。

若想活命,该怎么办呢?孙膑想到,先装成疯子以保住性命,再想办法逃走。但是,阴险多疑的庞涓岂会这么容易就相信?

孙膑被人拖入猪圈,他便在猪圈中披头撒发,睡在粪秽之中,饶是如此,仍旧被严加看管。孙膑担心戏不够足,只得继续加戏。他开始每日狂言乱语,时常大哭大笑,白天流浪乞讨于市井,晚间又回到猪圈睡觉。就这样,他让庞涓慢慢打消了疑虑,从而对他放下防备。

有一回,齐威王派人到魏国来拜访魏惠王,孙膑得知此事,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趁人不注意,秘密地约见了齐国的使者。他的一番说辞,打动了齐使,最终被偷偷地带回了齐国。

到齐国之后,孙膑开始崭露头角。先成为了当时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略施小计,帮助田忌在与齐王的赛马中赢得了比赛。而后又被田忌推荐给齐王。在与之交谈兵书战策之时,齐王觉得孙膑真是军事天才,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马上拜孙膑为齐国军师。

争霸时代,齐魏之战,不可避免。当年的师兄弟,现在各为其主,兵戎相见。

孙膑以示敌以弱和增兵减灶(就是第一天造了十万人吃饭用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得只有五万,到第三天就只有三万),误导魏军一步一步踏入齐军的埋伏圈,终于在马陵决战中一举歼灭了魏军。魏国太子被俘虏,上将军庞涓也就此战死。

在身心俱损的境况中,孙膑选择了隐忍,并用理性和智慧武装自己。最终,沉着冷静地将自己从黑暗中拯救了出来。

司马懿:我承认我曾不被信任

司马家是河内大族,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用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他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这样的好家世,又是有本事的好男儿,自然会受到多方势力的招揽,曹操就是其中一个。

在那时,“大汉朝廷”只剩下一群光会哭哭啼啼的老臣带着一个孱弱的小皇帝,可再弱,小皇帝还是皇帝啊。汉室尚在,假如司马懿要去当官,当谁的官?汉室的官还是曹操的官?

所以,别说河内司马家了,很多大族都故意不让家族内的适龄青年出仕呢。大家都在观察,看这到底是谁的天下。

司马懿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华,此时曹操征兆司马懿去当官?必须不能去啊!司马懿用风痹病骗过了曹操,偷享了几年快活。

后来,曹操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大汉的丞相。他再次发布了征召贤能的命令,要求征辟司马懿。这一回,曹操下了死命令。他给使者放话:如果他不答应,直接绑了来!司马懿不得不入仕了。

在曹操帐下的最初几年,司马懿的存在感并不强,既不是大官,也不掌大权,顶多就是帮着出谋划策而已。就这,曹操还不一定听他的。

司马懿韬光养晦,低调度日,完全没有少年时畅谈天下那般的洒脱。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而且那个时代,不轻易相信别人是正确的。

司马懿在曹操的帐下始终是克制的。他建议曹操趁乱拿下益州时,曹操依然不信任他,还道“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可惜事实是,司马懿是对的。曹操一辈子都在“不知足”中度过,仅有一次“知足”还让他后悔莫及。

与曹操的不信任相反的是,曹操儿子曹丕的绝对信任。曹丕甚至对司马懿说过“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我往东,西边的事就全靠你了;我往西,东边的事就由你说了算)这样的话。这份信任怕是刘邦对萧何、刘备对诸葛亮也不过如此吧。

司马懿历经四朝,曹操时入仕,曹丕时为重臣,曹睿时为栋梁,曹芳时为权臣。当被人怀疑猜忌时,他安守本分不曾越矩;机会来时,他伺机而动,尽情展露才华。

你的一生当中,也会有很多次被对手打败,被坏人构陷,被他人猜忌,不如把这段时期称作“隧道期”。唯愿你成为坚强的列车,笃定前行。隧道的尽头,必然是下一处美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