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胡姚雨
你是否曾为一场已经结束的考试耿耿于怀、心神不宁?是否曾因为在表演中犯了一个错,所以后来再也不想登台?是否曾因为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过去的某个人、某件事,而不停抱怨?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别担心,理解了沉没成本后,你可能就会放下这些纠结,觉得心情豁然开朗,从此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这天,你一时兴起想去看电影,在没有事先了解的情况下,花了五十元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看了十几分钟发现,这电影拍了个什么玩意儿?好没意思!那么问题来了:走,还是不走?
如果不清楚沉没成本的概念,一般人更倾向于不走。理由是:钱都花了,若中途走掉,岂不太亏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来都来了”的决策误区——难道你坐在位子上,怀着无比煎熬的心情看完这部电影,就相当于赢回了票价?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的、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种历史成本,当前的行为或决策不会对这一部分成本产生影响或改变。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下一步决定时,它已经是过去式,所以我们不该把沉没成本再纳入考虑。
在上述场景里,“五十元的电影票价”就是一项已经投入的、不可收回的成本。你不能以“电影难看”为由找售票员退款,坐在电影院里硬着头皮看完这场电影,也并不能帮你把票钱收回来。事实上,不仅收不回,你还要承担额外的損失——宝贵的时间。你本可以走出影院寻找其他快乐,现在却为了无法挽回的五十元,在座位上饱受精神折磨。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当你做决定时,决策前就已发生的成本是沉没成本,不应再纳入考虑;决策后可能新增的成本,才是你真正的“决策成本”。面对沉没成本,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止损,不要为了这部分损失,让成本继续“膨胀”。如果影院明文规定:提前离场的观众,除电影票价之外,将额外支付二十元“离席费”,那么,这笔钱才是要纳入考虑的金钱成本。
我们把上述逻辑用表格形式来展现就更清晰了——
很显然,我们的决策只影响右边栏,让新增成本尽量为0,才能尽可能使总成本最小化,也就是只支出电影票价的部分。
用沉没成本的思维看问题,我们还可以对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透视——
场景一:为已经结束的数学考试耿耿于怀、心神不宁。
场景二:为过去某个人或某件事持续感到怨恨。
下次做决定前,试着画一画上面的表格,看看能否把总成本控制到最低,不给沉没成本继续“膨胀”的机会!
最后,点一首《Let it go》送给这些容易让人犯傻的沉没成本——
Let it go,let it go/Can't hold it back anymore/Let it go,let it go/Turn my back and slam the door......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