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柯柯
对现代人来说,商场、超市、菜市场都是生活中经常会光顾的地点。琳琅满目的商品既满足了日常需要,更提高了生活幸福指数。
其实,在千百年前的古人眼中,逛街购物也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回到唐代的市场,与古人一起买买买吧!
唐代的市场长啥样
去哪儿买东西
打开地图,搜索购物中心,选择“导航”,这是我们今天寻找商场的办法。没有网络和卫星地图的唐人,去市场却简单得多:出门,要么往东,要么往西,一直走就是。
原因很简单:唐代的都市规划非常给力,规划师按照汉魏以来的“坊市分离”制度,把“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分别放置在了不同位置。
以长安为例,当时有两个“超级市场”——东市和西市。两市分别位于皇城的东南和西南,面积、布局完全相同,以“朱雀大街”为中心,呈左右对称状,非常规整,堪称“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东西两市离宫城很近,又毗邻居民区,交通便利,深受长安居民的喜爱,人气爆棚。为了满足大家的消费需求,唐代政府曾经尝试开设中市、南市、新市等新的购物中心,但都因地段不行、位置偏远而被居民嫌弃,所以东西两市的江湖地位始终屹立不倒。
据说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才用“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指代购物。
市场管理,环境先行
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个道理完全被唐代的规划师和市场管理者玩明白了。除了追求美观对称,他们还力求把市场里的一切都安排得整整齐齐。
在唐代,市场里的店铺怎么陈列、商品怎么摆,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市场管理者“市令”的重要职责就是“陈肆辨物”。
市令会让店铺根据主要经营内容起名,再将它们根据行业、类别排布。当时长安东西两市皆分二百二十行,涵盖了布行、药行、鱼行、秤行、绢行等多种门类。
就像今天一样,市场里除了有固定摊位的商铺,也经常会有流动的小贩,比如卖鸡的——“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对于这些灵活的流动摊贩,唐代政府的管理相对宽松,允许他们沿街叫卖或在街边空地“守株待兔”,等待顾客。不过,流动摊贩也得遵守基本规则,那就是:不能打架。一旦为争抢位置起了冲突,可是要被罚的!
市场里的特别NPC
满脸精明的商人是市场里的熟面孔。在唐代,许多商人的名字可能还得加个前缀:胡。所谓“胡商”,是指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愿望,他们远道而来,在最有利可图的珠宝行业寻找商机。唐代政府不仅尊重他们的宗教自由,还立法保护他们的财产和权益,因此,不少胡商后来干脆定居于此。
市场里也会有一些“限定NPC”,那就是官员。在唐代,许多官员一度被禁止进入市场,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年间曾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但死板的命令哪挡得住大家的购物热情。武周时期,一位四品高官张衡在下班后悄悄来到市场,买了蒸饼边逛街边吃。不料,这一幕被唐代“纪委”御史抓到,御史马上就把弹劾他的折子递了上去。即便如此,官员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奔向市场,到了玄宗时期,这条禁令已经拦不住大家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在市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最讨厌的就是缺斤少两,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唐代政府对度量衡器的管理可是用足了心思。法律规定,官私使用的度量衡器均需仿照太府寺颁发的“标准件”制作,并且要在每年八月统一接受检查;如果有官员敢在检查中动手脚,面临的就不只是罚款和坐牢了。
据《新唐书》记载,柳仲郢担任行政长官时,在长安东西两市设置了标准斗秤作为“公平秤”,严令禁止在交易中使用自制度量衡器。但一名仓吏偏偏顶风作案,自制斗秤,在交易中偷奸耍滑。柳仲郢发觉后,毫不留情,立刻将他斩首,以儆效尤。自此之后,无人再敢以身试法,长安的市场交易环境也大为改善。
不仅如此,唐代政府还建立了严格的物价管理制度,把每种商品分别按质量制定上、中、下三种不同的价格,并且根据市场情况,定期更新价格数据,通过完备的监督遏制囤积居奇、恶意哄抬物价的行为,维护市场稳定,充分造福广大消费者。
瞧一瞧,看一看,市场东西真不少!
上班族的最爱
唐代的官员们“五鼓入朝”,也就是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就要上班了。冬天的凌晨四五点正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于是热腾腾的蒸饼就成了起床的最大动力。瞧,仆射刘晏在早餐摊买了早饭,顾不上仪容仪表,埋头就吃。大快朵颐之后,刘晏心满意足,在同事们惊诧的目光里直竖大拇指,叹道:“美不可言!”
爱车一族的福音
车是如今人们离不开的代步工具,在唐代,贵族们也有方便的“私家马车”,平民们则另辟蹊径,玩起“共享经济”。长安的西市有“鞦辔行”,专营车辆制造、出售、出租业务。车辆出租业务很有市场前景,晋州女道士崔练师就买了辆车专门用于出租,以赚钱养活自己。
金牌佣工为您服务
在唐代的市场,除了能买到商品,还能买到优质的服務。需要搬东西,有脚夫;需要裁衣绣花,有绣娘;水井堵了,有管道工,专攻水井疏通;甚至,还可以找到保镖。宰相李林甫与人结怨颇多,便在西市雇用了一位善射的“狙击手”,包吃包住,高薪月结。总之,市场上的佣工各有绝技,绝对能满足你的需要。
闻香识唐人
今人用香水,唐人有香料。大部分香料如龙脑香、安息香、降真香等都来自外国,是名副其实的“进口货”。香料不仅是唐人的日用品,也是外交必备礼品。据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前,足足买了六百斤香料。想买香料,也不用担心囊中羞涩,除了麝香等个别种类外,市场上的大部分香料单价都不超过六十文,十分亲民。
爱读书的风雅生活
经济和社会的高度繁荣促进了文化的迅速发展,书籍已经广泛融入唐人的生活。市场上鳞次栉比的书肆里不仅有书生客人,更有军士主顾,刘禹锡诗中便说“军士游书肆,商人占酒楼”。书肆支持现金立结,还支持“花呗”“白条”,先赊账,再还款。手头很紧但又喜欢看书的诗人张籍就经常使用这项服务——“得钱只了还书铺”!
养生保健买起来
人,都有生老病死,衰老不可医治,疾病却可仰仗药物,市场中的药肆,是唐人经常光顾的场所。不过,唐人并非只在生病时求医问药,他们也非常乐意“防患于未然”,为养生保健类产品买单。最狂热的养生达人不是按需买,而是直接按斤买,一口气买个几十斤,不心疼!
买东西,要关注哪些“剁手”博主?
女性消费新力量:杨贵妃
谁是大唐潮流风向标?答案毫无疑问:杨贵妃!贵妃曾自创多种妆容,创一种便火一种;贵妃爱穿艳丽夺目的石榴裙,于是,大唐女子们人手十件石榴裙,走在街上,目之所及,均是明艳的红色;贵妃爱骑马,于是,大唐女子们纷纷购入名马,宝马配美人,飒爽出行;贵妃喜欢用金翠珠玉装点车马,于是,大唐女子们也争相追求精致华丽之美......贵妃同款,必是爆款;跟紧贵妃,购物不难!
文化消费权威:张怀瓘俗话说得好,“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生活在盛
世的唐人便热衷于书画收藏这项“文化消费”。那么,作为新“入坑”的书法收藏爱好者,如何评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呢?不妨看看书法家张怀瓘特别推出的《书估》,该文以王羲之书法为评价标准,评估了古来书法家的作品价差,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估”“五等”的综合交易体系,是收藏爱好者案头必备的参考读物,睡前必读的消费“圣经”。
万能的“大众点评”:段成式
吃喝玩乐怎么选?《酉阳杂俎》来帮忙!“大唐第一娱记”段成式耗费多年,潜心打造了这部包含宫廷秘闻、八卦談资、名胜风景、科技、民风、医药、酒食、生物等丰富内容的笔记小说。这部包罗万象的小说,不仅能满足你日常游玩的需要,为“选择困难症患者”提供有效参考;更能丰富你的见闻,开拓你的眼界,让你对大唐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心动不如行动,还等什么?赶快关注吧!
“吃土”生活指南:杜甫
低预算人群看过来,“诗圣”教你如何在余额不足的情况下极限生存——没钱买米不要怕,“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买米就买太仓米,价格减半,量大不贵,唯一的缺点就是因储存时间久,口感受损,但有如此低廉的价格已足够,不必要求太多;没钱买肉不要怕,“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在古代,肉叫大荤,韭菜叫小荤,剪一把自家种的韭菜,趁热炒来吃,虽然比不上大鱼大肉,但吃起来实在香,别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