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于典
古人借酒消愁,今人以甜解忧。
不开心了?来一块蛋糕,咬一口面包,或者吃一片饼干,烦恼立刻全拋后脑勺。是什么让它们拥有了魔法,让甜对我们的情绪施加快乐魔力?
精致的甜,内外兼修
蛋糕、面包和饼干,作为甜品界的三位“大佬”,甜得各有千秋。
蛋糕自带仪式感。庆生、毕业、婚礼等有特殊含义的日子,总少不了定制蛋糕。点上蜡烛,许下心愿,一口口吃下甜蜜的期许。
蛋糕有四大原料,面粉、鸡蛋、油脂和糖。面粉是主体,塑造蛋糕的“骨架”;鸡蛋是灵魂,决定蛋糕的风味和颜色;油脂能让蛋糕变得柔软、湿润,口感更细腻;糖则赋予蛋糕甜蜜滋味。
爱甜又爱创新的人们,早已不满足于普通的海绵蛋糕,创造出了蒙布朗、提拉米苏、冰淇淋蛋糕,等等。一千个蛋糕爱好者里大概有一千种甜。
面包的历史,能追溯到公元3000年前的古埃及时期。曾经,它是主食,敦实管饱就行。若在面包中加砂糖,则既能帮助发酵,又能让色泽更鲜艳,口感更柔软。香甜可口的面包更契合现代人的精致生活。
小饼干意外地充满浪漫气质。这得从姜饼人的故事说起。
姜饼人,是一种和圣诞节“锁”在一起的小饼干。相传战争期间,一位女子与敌军间谍陷入爱河,可惜现实残酷,二人不得不分别。为缓解相思之苦,女子做了一对姜饼人,女子模样的给男子,男子模样的自己留下,这是二人的信物。然而爱人离去后便杳无音信,女子便不停制作姜饼人卖给路人,希望人们帮她一起找寻爱人。后来,西方便有了女生在平安夜吃一块姜饼人,就会找到如意郎君的说法。
Bad Ending的故事,却藏着甜蜜的期许。
再多给我一点甜
蛋糕、面包和饼干,都在绞尽脑汁地创造不同的甜,甜究竟有何“魔力”?
其实,最大的功臣是我们大脑内的“魔法师”,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可以顺着血管流至全身,传递幸福及开心感的信息,刺激神经,让人产生亢奋的感觉。
甜还意味着能量。吃甜食,身体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会努力工作,将其转化为能量,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燃料”;血液的葡萄糖含量也会增加,为大脑充能,让我们能更好地控制情绪。活力值与理性值双双UP,心情自然跟着变美丽。
甜品的颜值与内涵,也是愉快心情的助力。甜品,可以软萌可爱,可以金黃酥软,可以层次丰富……美好与创意,没有终点,只看一眼,就身心舒畅,无比愉悦。甜品的内涵同样是十八般武艺的比拼。波兰王亲自命名的玛德琳蛋糕,本就“赢在了起跑线”,加之大文豪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表白——“起先我已掰了一塊‘小玛德琳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顎,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让人还没吃,便已觉甜蜜美好。还有专为金融专家定制的缩小版金条外形的金砖蛋糕、象征爱与和平的泡芙、挑战想象力极限的皇室婚礼蛋糕……甜蜜的快乐,发自内心。
甜,多一点,能增加快乐;但多吃不止一点,就会转变为负担了。吃太多,会过多消耗体内的维生素B,导致代谢紊乱;吃太多,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过多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和肥胖;吃太多,会让钙等参与到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工作中,导致钙不足,引发骨质疏松;吃太多,还可能引起甜食综合征,轻则莫名烦恼、冲动暴躁,重则可能出现各种疾病……
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得小心品味。
开启甜蜜的多重快乐
令人愉快的甜,背后其实是味觉感知的意义。
味觉就像人体生命活动的信号灯。甜味意味着需要补充热量,酸味提醒食物变质,咸味帮助保持体液平衡,苦味则是有害物质的警示,而鲜味,比如味精,则意味着蛋白质和核酸的来源。
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寻找有营养的甜味,避开有毒的苦味,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在低等生物中便能观察到。
我们人类的味觉进化到现在,尽管变得复杂,能够享受各种不同的滋味,但也依然保留着“信号灯”的原始意义。对于新生儿来说,甜味能让他们安心、满足,酸味会让他们皱鼻子,一苦味则让他们吐舌头,露出讨厌的表情。
趋甜避苦,是写入我们基因的本能。而且甜味,还在不断拓展它的“人类愉快版图”。
当甜搭配上烤肉,烹饪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棕色反应”发生,糖与食材间的反应会生成并释放成百上千不同气味的分子,让烤肉的色泽与风味变得更为诱人;炒菜时,加入水和糖,当糖水冒泡、颜色变深且黏稠时放肉,会有像坚果一样的特殊香味产生。加了糖的美食,一口一口,都是满足与快乐。
而当甜与辣相遇,或许将收获双倍的快乐:辣,其实是一种痛觉,当辣味刺激身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会被释放出来。作为天然止痛剂,内啡肽能缓解疼痛,并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甜蜜的快乐如此丰富,用心品味甜,忧愁也就自然渐渐消散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