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百科全书里能找到童话的好点子

时间:2024-05-10

管家琪

好点子哪里来?我在创作童话时的经验是——好点子经常来自百科全书。

为什么呢?因为百科全书里有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大自然实在是太奇妙了,可我们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譬如看到天空是蓝色的,却不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如果在了解了大自然为什么会如此奇妙的背景知识之后,转而再从童话的角度来看待,往往就很能刺激我们的想象。

其实只要看看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就会发现大量“用童话来解释大自然”的例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尽管还没有科学,可人们还是具有观察力以及联想力,当人们观察到某种自然现象,产生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却无法得到解答的时候,便会很自然地用童话的方式、拟人化的方式来做解释。这应该也是为什么神话时代的故事,想象力总是那么奔放,因为还没有受到知识的“束缚”,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啊。

比方说,为什么打雷之前会先闪电?原来是因为怕雷公错打了好人,所以电母总要先为雷公照亮大地;人是怎么来的?原来人是女娲造的;世界是怎么开始的?原来是盘古开天辟地……类似的例子真是不可胜数。

文明在不断地演进,神话时代就像文明的幼儿阶段,幼儿很多可爱的童言童语不也都是出于一种拟人化的想象吗?

如今尽管科学昌盛,已经能够解答人们大多数的疑问,我们已经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世界是怎么开始的、打雷之前又为什么会先闪电……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从童话的角度来看待和解释大自然,这一方面能为生活增加很多情趣,另一方面也能找到很多好点子。这个时候,知识就不会是想象力的束缚,反而是助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好点子源自百科全书,因为百科全书里大量的科学知识很能激发我们的想象。

不过,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知识点只是一个刺激。我们在“好点子哪里来”这个系列第一篇就开宗明义地说过,所谓的灵感最初就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就是一种灵光乍现的感觉,抓住这个点,再进一步去慢慢联想和发挥,也许就有机会慢慢发展成线或是面,然后完成一篇或是一部作品,所以创作的主题和精神还是得回到生活,特别是要回到感情的层面。

举一个例子,小朋友都很熟悉的一篇童话《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与自然知识有关的部分大概仅仅在于一个有趣的发现,为什么大多数的生物,小的跟大的都长得挺像,小狗就像狗、小猫就像猫、小马就像马,可是青蛙小时候居然是蝌蚪,蝌蚪和青蛙在外貌上的差别实在是太大啦,而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变成了青蛙,这真是一个可以很好发挥的特点。先不说这篇童话“蕴含了孩子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我觉得光是妈妈不见了,想要赶快找到妈妈这一点,就足以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而扣人心弦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一篇入选过人教版的小故事《从现在开始》,就是一回在陪孩子一起查阅百科全书时,看到每个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系列生活习性,不禁联想到,那为什么对于人的好坏成败的衡量标准就那么单一呢?对待孩子,似乎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孩子;对待大人,又似乎只有挣钱多才叫作成功……

我会有这样的联想,大概就是因为我在小时候正是深受這种单一衡量标准之害。其实我在学校里的表现也不算差,可是因为我的哥哥弟弟都太强了,相比之下就显得我很糟糕。所以,什么叫作“人比人,不能比;人比人,气死人”,我可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深有体会。很多烦恼确实都是经由比较而来的。

最后,我想建议小朋友,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妨也多注入一些童话的元素,比方说,一些童话式的比喻会增加作文的亮点。但别忘记这些童话式的比喻要贴近生活才会自然。比方说,“春姑娘”的感觉很可爱,如果说“春爷爷”是不是就很奇怪?因为如果把四季比喻成人的一生,春季像孩子,至少像年轻女孩(从出生到出嫁前都可以称“姑娘”),冬季则像老年人,所以如果说“冬爷爷”就自然得多了。

一篇饶有童趣的作文通常不会太差。如果从童话的角度切入,还经常能挖出很多素材,尤其是在写抒情作文的时候,大家不妨试试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