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紧扣形象描写 演绎真情文采

时间:2024-05-10

成晓村

编者按:

记叙文的文体本质在于形象描写。记叙文不是信息传播,也不只是告知性的应用文,更不是像议论文一样要劝说我们干什么,应该怎么做。记叙文不是凭借事件的信息令人吃惊,而是用形象的语言达到情感潜移默化的目的。如何通过形象描写,让你的记叙文平中见奇,是我们要做的功课。本期开始,我们特邀晓村老师来讲讲,如何进行形象描写,提升你的作文档次。

一、形象描写是记叙文的高度

以记叙与描写的方法,记人记事、摹景状物、抒发情感,达到引人共鸣、思想情感潜移默化的文章,我们一般称之为记叙文。从这一定义来说,第一句是记叙的方法,第二句是记叙的内容,第三句才是记叙的目的。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为第三句服务的,第三句揭示记叙文的本质和高度。平时写作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记叙文形象描写的本质特征,只强调记叙的“六要素”,使学生偏颇地认为记叙文,就是记叙事件、人物,形成来龙去脉地叙述事件,流水账般的信息传播写法。

不少学生看了命题,往往是先想事,先找写作的材料,然后从头到尾地叙述起因、经过、结果、意义,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平淡写法。

例如,一个学生写《难忘的人》,写的是她的老师,开头如下:

李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长着圆圆的脸,圆圆的眼,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她经常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每当铃声响起时,她就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数学公式和定义。在李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样写就没有抓住教数学的李老师的具体形象,平平淡淡。经讲解“先想形象”的道理,她想出了李老师常穿高跟鞋的具体特征,从这一形象特征切入,把开头修改如下:

“咯噔咯噔”清脆的脚步声,在走廊响起来,一个年轻的身影在“咯噔”声中站在讲台上,“咯噔”声停下来,李老师清脆的讲课声传到我们的耳鼓:“今天我们讲解直角三角形。”随着“咯噔”声在讲台上缓慢地响起来,黑板上一行清晰的字体映入我们的眼帘。

修改后扣住了李老师的形象,写出了李老师难忘的具体特征,文章达到了一个高度。可以说先想形象后想事,是我们寻求记叙文写作高度的一个重要技巧,改变流水账叙述的重要一环。朱自清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形象感人体现记叙文以“文字作画”的本质特征,是衡量记叙文好坏优劣、得分高下的重要标尺。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童年活动的一个小天地——“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这一段从四个方面有名有姓、有动有静、有特征、有色彩地把后院偏僻的荒草地描绘成一个孩子的乐园,不仅表现了孩子们天真好奇的喜悦,也揭示了衰败下的家族,“百草园”在孩子心中独特、饶有趣味的形象,与后文描写“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形成了情感上的强烈对比。

为什么说形象描写是记叙文的高度呢?因为形象描写的语言容量大,每一句形象语言既表明了事物的直观特征,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更揭示了事物、人物的内涵,可以说是一句顶三句。例如前面举的“难忘李老师‘咯噔咯噔的脚步声”这一句表明了李老师进入课堂的精神饱满,也暗示着李老师的青春气息,更包含着对李老师的喜爱、称赞之情。这三句融成一体。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形象描写,既把“百草园”中的动植物惟妙惟肖地描绘于读者眼前,又暗示鲁迅童年的天真,揭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因此,提高记叙文写作的关键,不仅在于要有事件梗概叙述,更重要的是,要在叙述事件中突出形象的描写。形象必须是在记叙基础的铺垫上,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才能令读者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从内心默默地接受作品形象的熏陶。这也正是许多优秀作品的共同之处,也正如果园的吸引力不在于你种的什么果,而在于果实结得怎么样。

记叙文中的形象描写正如足球比赛的射门。足球赛场上的盘带、配合、穿插、奔跑,都是为射门进球服务的,重在射门进球。临门一脚,踢射不足、不准,则令人为之惋叹。同样,记叙文中的六要素,线索、人称、方法、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只是形象出场的铺垫,行文中缺少形象的细腻描写,同样平淡乏味。

二、形象描写应揭示个体特征

记叙文中的人、事、景、物都有各自具体的形象,具体的特征。形象描写就是使这一细微而具体的特征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达到朱自清所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的清晰度。形象的清晰与否,是记叙文感人不感人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其优劣的尺度。

其一,要能于事物的群体共性中揭示具体的个性特征。在这点上,我们学生往往能把事物的群体特征、共性特征写出来,但深入不到事物的个体特征、个性色彩上,所以写出的作文往往不能深入到位,不能抓住事物、人物的个性特征、个性色彩。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的故事》一文中指出:“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即使我们同学都在听课,穿着统一的校服,但每个人的神情、姿势都各不相同。从事物的群体共性中揭示具体的个性特征、个性色彩,才使形象具有唯一性的特征。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段场景描写: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这一片段以视觉描写,展现出战斗激烈、残酷战争中的英勇的烈士形象,给读者深刻印象。

其二,要写的事物必须是有名有姓有特征。个性的事物就有个性的称谓,所谓具体形象首先表现在这一点上。比如:鲁迅先生的《百草园》里“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就写有名有姓有特征。这两句话让我们同学来写,可能就是“一只牛牛趴在那里”“一只鸟儿飞走了”,写出的是无名无姓的特征。有一次我以《窗外》命题,一个学生如是开头:“我家窗外有一棵树,树上飞来一只鸟。”让人看了不禁失笑。

其三,形象特征不能脱离此时此地此情景。形象特征是具体的,这一具体性,必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景的特征,而不是可以放到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朦胧特征。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心情下,就会有不同的“形象”,这才具体、真实。如果失去这一点,就难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效果。学生对许多熟悉的事物,不是不了解、不认识,而是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深入到具体事物的具体特征、具体色彩上。描写形象,表现形象,不单单是交代事物,不单单只是传播一种信息,更重要的是让事物的个性特征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例如,《七根火柴》中“递包”一段描写,就是特定情景的形象描写,真实有力地表现了“那个同志”的重托心理: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可见,只有事物、景物的情节梗概,而没有形象的细致刻画、深度挖掘,就没有作者情感的凝聚,就架构不出作者特意营造的思想情感意境,激不起“神”的延伸。

走进丰收的果园,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也会有干瘪的小果夹杂在绿叶中。兴奋的果农喜悦果实的成熟,更喜悦那一颗颗饱满的硕果。记叙文丰满的形象犹如枝头饱满的硕果,令人喜悦;缺少个体形象特征的记叙正像干瘪的小果,无论是哪种水果,都索然乏味。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