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开启议论文写作构思之门

时间:2024-05-10

江苏 凌志

同学们独立作文的过程常常会在各种错误的认识中进行,当思绪堵塞时无人点通;当思维误入歧途时,无人拉引到正道。作文的情境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作文评讲时,无论教师讲得多精彩,同学们的思维也只能停留于“明晓”,而难以真正得到“提升”。

进行必要的构思训练,在思考、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场创作”情境,既可避免写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又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言语及思维能力。构思训练的具体流程如下:

一、根据材料提炼立意,训练思维的聚合性

近几年高考作文思辨性的材料作文成为主流,无论叙述型还是观点型的作文材料。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这是一个以聚合思维(又叫集中思维、收敛思维)为主的过程,需要在发散的基础上概括,在概括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领悟材料的内涵,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词句”。

如何提升聚焦思考能力?首先要采用审题三步思维法:简扼概括、深入探究、综合比选;其次注重表达交流,动笔前充分研读材料,可三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深入发展;最后还应渗透于日常的阅读中,注重对文本中哲思语段的品读领悟,也可补充“每日哲思语段”要求在发散的基础上提炼中心,使聚焦思维训练常态化。

所谓审题三步思维法是指:无论叙述型材料或观点型材料,先用最简的文字概括出材料中的各种现象或观点,然后探究现象后的原因或本质,揭示观点后的内涵,最后在比较鉴别中抓住重点、综合权衡立意,力求综合材料中正反内涵,体现思辨特征。

如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作文,文题是一段叙述性材料: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审题三步思维法图示如下:

二、根据立意个性拟题,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所谓心动神怡第一瞥,好的题目恰如文章的眼,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心,使读者折服,这样的文题虽是偶然所得,却也积淀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个性思维,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独创性。作文构思课上要引导学生在明确立意的基础上个性拟题,互相切磋、展示、修改,使之趋于最佳。

好题目的要求有三点:准确贴切、简洁凝练、醒目隽永。好题目的拟写也有一定的方法,拟题的技巧主要有四种,分别图示如下:

作文构思的拟题训练可以在课堂集中展示交流;简单的文题也可课堂拟题,鼓励想到好题立即写到黑板上。实践表明,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经常会有学生带来一个个意外的惊喜。所以大家要珍惜这样的教育契机,不要文章写成后再对题目作枯燥的评讲,因为这样一来你早已失去创作的激情。

三、根据观点联想素材,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扩散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文章的中心明确了,题目有了(也可暂放一边),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开启大脑,搜索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占有丰富素材是议论文写作必备,素材源于平时的阅读与积累,体悟与反思(光看不练的素材难留印象)。

议论文写作素材有理论性素材与事实素材,前者包括名言警句、作品精华,后者包括人物言行、社会事件。作文构思发散素材时,要从感性素材入手,从阅读中的文化经典、社会生活中的人事、以及相关名言警句等几个素材积累模块正反展开;也可从其他方面多角度发散,再由感性到理性,提炼各个角度发散出的“小观点”,为文章展开富有层次的具体论述准备。仍以上面的文题“公民的担当”为例,素材发散图示如下:

四、根据观点拟写思路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议论文以其清晰的结构、缜密的逻辑彰显理性之美。作文构思时要注重训练这种行文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思维能力,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便是根据观点拟写思路句,并交流改进,使之更合逻辑。思路句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个逻辑层次的领起句,这种领起句不同于提纲中的观点句,而应是一种既有可读性(要吸引读者,常采用生动的句式或修辞,使句子凝练而有表现力)又明确的个性表达,其中的过渡句、小结句常独立成段,视觉上会更清晰明了。

思路句写作要先将议论文的结构范式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充分掌握后即可尝试。议论文的结构模式除传统的并列、对照式,更适合学生采用的是“规范层进”与“自由层进”式。“规范层进”是指文章主体部分主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中某一点或几点逐层递进地展开;或文章主体部分由“分析问题”写到“解决问题”,即由“是什么(为什么)”写到“怎么做”。结构清晰明了,一般有语言标志,即以“小论点”来提挈结构全文。

自由式层进主要指“引议联结”式结构,其中“联”与“议”之间体现一种内在逻辑的层进——或“剥笋式”:由外在现象到内在本质(原因、危害);或“递进式”:由分析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到解决问题(怎么做)的更进一层。(本段引自笔者本人作品)

仍以上面文题为例,思路句拟写图示如下: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