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散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其中老舍和《济南的冬天》绝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价值。老舍先生虽然在济南的时间很短,但是却对济南印象深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他回京以后,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真实的感受,倾注了饱满的情感,创作出《济南的冬天》这篇美文,成为描写济南的典范,受到无数读者的喜欢,也给当前的散文研究和教学带来宝贵的资源。
该散文继承了老舍先生以往的文风,语言亲切朴实而又不失典雅和优美,结构详略得当,并且运用了拟人、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意象优美,意境典雅,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和老舍的个人风格,成为现当代散文中的优秀代表。
一、老舍及《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
(一)老舍先生的基本简介
老舍,是我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剧作家和小说家,本名舒庆春,北京满族人,后来他自己将“舒”字拆开分成“舍”和“予”,于是给自己起名老舍。老舍先生自幼家贫,生活困苦由自己的母亲辛苦养大,后来考上大学并到英国留学和工作,期间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并发表了《老张的哲学》等作品,其后归国并在山东大学和齐鲁大学等任教,期间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各种篇幅的小说作品,比如《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等作品,奠定了其文学大家的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老舍先生也流落重庆等地,积极联合组织文艺界的知识分子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为我国的抗战贡献自己的个人力量。纵观老舍先生的一生,文艺作品数量丰富并且很多都具有非常高的质量和水平,像《茶馆》《四世同堂》等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二)《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介绍
老舍先生从伦敦回来以后受到热烈的欢迎并应聘到齐鲁大学任教,此后便开始在济南的生活经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时局动荡的时期,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老舍先生将手中的笔化作武器抒发自己对于时局的不满和愤然抗战的决心。老舍前后在齐鲁大学及山东大学任教,在济南工作生活的四年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情怀,这一点从他在济南创作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到了济南》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也曾经说济南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有济南的市井小巷,也有山水画卷,有济南市民的生活,甚至他自己也在济南娶妻生子,并为自己的女儿取名舒济,这种情怀都被融入作品中,展现出先生对济南的感情。[1]
二、《济南的冬天》的写作技巧
《济南的冬天》长期被收录于语文教材中,读过此篇散文都会对文章生动的语言印象深刻,作者时而慵懒,时而兴致勃勃,既有济南群山环绕的大气、又有市井小巷的生活氣息,并且文章中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对比等,这些都是教学活动中应该重点讲解的内容,本文也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分析,给教师带来教学思路和灵感。
(一)丰富的语言运用
研究散文的语言特点,重点就要分析文章的词语应用。《济南的冬天》中语言丰富的特点主要体现再以下几个方面。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词语应用丰富、简练,对于语言的应用技巧掌握的炉火纯青。例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话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在读者的想象中便是一副有山有水,生活安逸,与世无争的画面,也是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基于当时的中国时局,作者灵魂追随的生活方式,这便是作者用词的魅力。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词语应用精准且符合视觉逻辑规律。作者选取了不同高度和空间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展现济南冬天的雪。当济南的冬天下雪之后,山上、山尖、树尖、山坡上、日落时等等,这些不同高度、不同纬度、不同时间中因为雪的存在而彰显的济南的魅力也是在读者心中留下极度想要窥探的急迫心情,这些词语的选择上大多采用了拔高和视觉落脚点向上的那些,展现了济南冬天雪景的蓬勃生气和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以及人生态度。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词语应用具有生动、形象的典型特征。比如作者笔下的济南的水,也是生动的、活灵活现的,水泊粼粼、绿藻丛生,“蓝汪汪”“蓝水晶”“地摊上的小团花”这些词温柔、和谐,却勾勒出一副动人的景象。作者将细致入微的观察投入到丰富的词汇中,创作的这篇散文更是源于对于济南的热爱。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词语应用还用到了较多的感叹语气词。比如文中多次出现的“呀”“呢”“吧”等感叹语气词,这些感叹语气词的运用都是自然而然并且恰到好处的,绝非矫揉造作的刻意而为。读者在读到这些带有感叹语气词的描写时,会产生一种就是如此的身临其境的带入感,比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就是下小雪吧”,这些句子将作者对济南小雪的喜爱之情和怜爱之情跃出纸上,既亲切自然又充满真情实意;再如文中“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非常的俏皮可爱,并且将济南的美色与山水画艺术相互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
(二)丰富的句式运用
除了丰富的语言应用,《济南的冬天》在句式的使用方面也非常的丰富。文章中用到了短句、分句、倒装句、问句、肯定句、口语化句式等。
短句、分句的运用。《济南的冬天》中运用的最多的就是短句,即使是运用复句也使用了非常多的分句和停顿,这样的好处一方面便于读者快速的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让文章更加具有节奏和音乐的美感,让文章读起来更加的朗朗上口充满韵味。
倒装句的运用。《济南的冬天》中倒装句的运用也比较多。一方面是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一方面也符合山东济南方言中多喜欢使用倒装句的语言习惯。最明显的便是,文章开头便是倒装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按照正确的语言顺序来写的话,无法像倒装句一样突出强调“像我”。再比如“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用倒装句式来强调济南人在冬天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个“真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济南的冬天以及济南人民的喜爱之情。语言的写作安排也是彰显一个作家的文学修养和写作习惯,不经意的一个语言安排便让读者清晰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文章中类似的倒装句还有很多,都是作者想要强调和突出某些关键词而设定的。
问句的运用。文章中有很多问句,例如“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类似商量或者提出想法的语气,让读者没有压迫感,甚至有种与作者对话的感觉,这也与文章中娴静、祥和的环境相呼应,让浮躁的内心沉下来,与作者一起体验这济南的冬天的美好。
肯定句式的运用。《济南的冬天》中还有很多肯定语气十足的句子,例如“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的带有浓重肯定语气的句子是作者的判断,也与文章中的问句形成对比,两种感情色彩冲击,更具表达力。
口语化句式的运用。口语化句式的运用一方面减少了这篇散文作品的书卷气和匠气,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生活化气息,使读者读起来感觉到亲切、自然。比如“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就像是济南人在介绍济南的温暖时拍着胸脯打的保票。比如“水也不忍得冻上”既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又体现了济南人民对于水的善良可爱的认知,“照个影儿”则是直接运用济南的方言口语,一下子拉近文章与读者的亲近感。
(三)丰富的修辞手法运用
《济南的冬天》在修辞手法的应用上同样非常的丰富。常见的修辞手法诸如拟人、比喻、对比、排比等都在《济南的冬天》中有非常多的运用。修辞手法也是当下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
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将“老城”“山”“水”“河”“雪花”“村庄”“垂柳”等等都拟人化,这样的写作手法一方面可以对济南冬天的景色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现。一方面可以使得读者读起来更有画面感和带入感,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作者对于济南冬天的一片深深的眷恋之情。
比喻手法的运用。作者将济南三面环山的地形比作把济南这座城市放置在小摇篮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生硬的地理特点化作温柔的摇篮,也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视角看到一副温柔恬淡的生活景象,这样的描写将抽象的物体具象化,既形象生动又亲切自然,又便于读者的理解,充分展现了比喻修辞的魅力和作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文章开头的第一段中,作者借由济南冬天的“响晴”和伦敦的雾霭、中国北方的大风、热带地区的毒热作出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强调了作者对济南的认可和热爱,这也为下文作者铺开来叙述济南冬天的美好奠定了基础。教材选编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有很大原因是让学生学习鉴赏文章的修辞手法,同时这也是《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教学重点之一。
三、《济南的冬天》的主题意涵
《济南的冬天》的主题意涵相对于其它的散文作品而言更为明显的是它对温情与温度的塑造,通篇文章以济南这座城市为描写对象,以冬天为基本的内容,通过老舍妙笔生花的文字描述,对于济南冬天的景色進行了详细的描绘,展现出济南这座古城的“温暖”与“深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怀念,并由此而生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崇高的赞美与热爱。老舍先生的充沛情感并没有直接简单地进行抒发,而是以对济南冬天的景物描写为情感载体洋溢在文章的诸多细节描写之中,充分展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写作的最高境界,《济南的冬天》中这样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
首先,一个“小”字的运用字轻情重地展现了作者对于济南冬天的爱怜之情。在《济南的冬天》中多个景物的描写,作者都给他们加上了一个“小”字。比如文中第二段的“小山”“小摇篮”,第三段中的“小雪”,第四段中的“小村庄”“小水墨画”,第五段中的“小团花”“小灰色树影”。这些“小”的运用并不是说济南冬天的景物是真的现实世界中的大小的小,而是作者对于济南冬天的景物的爱怜所以才显得小。这样的描写使得济南冬天的景物亲切、自然、可爱、俏皮地展现在了读者的眼中,使文章的氛围充满温情和温暖。
其次,一个“真”字的运用情真意切展现了作者对于济南冬天的真情流露。在《济南的冬天》中多次出现这个体现情真意切的“真”字。比如在文章的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中“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在这个启始的段落之中,作者老舍一上来就由济南冬天的“晴”与伦敦的“雾”、中国北方的“风”和热带地区的“热”进行了一个对比,突出济南的“温晴”特色,并表现出对这种“温晴”的喜爱,这种喜爱通过一个“真”字完美体现出来,是作者对济南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心理感受。接着在文章的第二个段落中同样采用了一个“真”字,“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个巧妙地使用了山东人的倒装句式,突出了济南人在冬天的幸福与满足,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对济南冬天的水进行描写时用了一句“水藻真绿”,这个“真”将水藻绿的特点进行了强调。并通过水藻在冬天还尽情展现绿意的蓬勃的生命精神的赞叹,再次重申了作者对于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次,感叹语气词的多次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于济南的冬天的情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比如文中多次出现的“呀”“呢”“吧”等感叹语气词,这些感叹语气词的运用都是自然而然并且恰到好处的,绝非矫揉造作的刻意而为。读者在读到这些带有感叹语气词的描写时,会产生一种就是如此的身临其境的带入感。比如“就是下小雪吧”将作者对济南下小雪的喜爱之情和怜爱之情表现的很有意味。比如“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既俏皮可爱又将济南冬天的景色拔高到了山水画的高度。
最后,《济南的冬天》中对于主题意涵的描述和表达,作者并没有直接用学生惯常写作时的“口号式”形式描写出来,而是将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贯穿在全文的景物描写之中。比如在文章的结尾最后一句中,老舍先生写到“这就是济南的冬天”,如果是我们的学生进行写作可能会写“济南的冬天真是美啊”等“口号式”描写。但老舍先生的这句结尾可谓是“点睛”又不滥情,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作者没有在结尾一句中去概括和总结,而是要读者去文章中找寻答案。这样读者就会对文章进行自觉的思考和回味,甚至会引导和激发读者再次阅读的兴趣和冲动。
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虽然篇幅较为短小,却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在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热爱之情的那种别样方式,更值得我们去细读、去揣摩。
参考文献:
[1]周小莉.由字到画,由心到景:从《济南的冬天》看写景作文的写作技巧[J].语文教学之友,2014(11).
刘岩,山东省临沂朱保中学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