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语文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好的词句优美无比,婀娜多姿,令人沉迷。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以发现,美妙的语言总能使人脱口而出。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成为自古而今理解文章最直接的形式而存在,也成为历史传承最久远的文化熏陶方式之一,以读为本,读书中所彰显的是语文的“味”: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最需要注重的便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味道”,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语文的大境界、大意味。
一、以读为本,在诵读中体会语文中的苦辣与酸甜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篇都有自身所独有的精彩,或“酸”,人生百态中尝尽的是无尽的心酸,或万般努力后的落寞,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有反复诵读方可体会其中的大境界;或“甜”,走遍地球每一个角落,赏遍角落每一处花开,这些只有自己独有的记忆成为生活的甜味剂,一切都是色彩缤纷的;或“苦”,经历的一波波挫折不堪重负,让心中的自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与无助,陷入地狱无法自拔;或“辣”,风风火火的生活经历,过山车般的头晕目眩,这样的生活节奏在瞬间与自己的灵魂摩擦出了火花,这股辣味或许能够让自己陷入到恐慌中,或者让自己嗨到癫狂。
从而我们发现“酸甜苦辣”背后所代表的情感是不同的,诵读作为理解文章情感最好的方式,可以充分让学生在诵读中经历“酸甜苦辣”,去品位自己未曾感受过的别样人生。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课文的诵读有助于以清醒的大脑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层次和结构的划分,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对课文的感情进行体味。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是应该狠抓读书的时间长度,充分的发挥时间的张力,让读在这个时间段尽可能展现出其自身的效用,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语文之“苦”。除此之外,課外读书时间也成为一个初中生语文基本素养养成的方式之一。课外实践进行名著选读,是对如今初中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也是硬性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读书的多少,也往往成为中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决定因素,所以狠抓读书时间,在诵读中体会语文学习之“苦”,是当今初中生的历练,也是素养的养成。
其实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重在质,影响质的是“读书”与“思考”兼而有之的过程,只有清楚明白所读的内容中每一词语、段落,乃至全文的含义,从多角度进行辩证思考,才能够得到与众人不同的答案。即便缺乏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但是从基础阅读的素材中找到其相似点,也能明白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背后的用意,心意相通。从一篇到两篇到N篇的通感中,使得学生在“苦”和“酸”中发生质的改变,阅读能力会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体会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大意味。
二、以读为本,在诵读中感受语文的情意与理趣
读书从表面来看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循环往复。其实不然,作为初中语文老师,需要知晓其阅读的目的,有的放矢,才能够让阅读产生效率,要想有效率的做事必须有其规则或原则。对于一篇文章而言,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是诵读一篇文章最基本的目的,所以只有带着这些目的去进行文章内容的诵读,才能够尽显阅读的常态,发挥阅读的作用。只有在诵读前找准相应的内容,针对性地反复诵读,才能够发现文字中隐藏的奥义,真正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在诵读中,情感如血液流淌入学生的骨髓中,那种血脉相通之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语言和文字的魅力。
“倚门回首,去把青梅嗅”,阅读,也是有技巧的。带着阅读的技巧进行诵读,对于不同的句子、段落、篇章使用不同的技巧去诵读,能够更加准确体会出句子、段落、篇章的意味,或轻或重,或低或高,或缓慢柔和,或雄壮高昂,在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声声入耳,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中,习得课文的内涵和人生的真谛。
如今的社会,城里人要读书,镇里人要读书,乡下人也要读书,读书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文字背后的历史,从无到有,由繁到简再到繁的过程,一步步的让文字变得充满可读性,趣味和魅力,而学生诵读课文,从表面上讲是学习,是一个必然要经过的过程。作为初中教师,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是万事万物都有着自身的规律,诵读课文其背后的本质,不仅仅是完成学习,还包括在学习背后完成克己复礼以求“仁”的过程,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过去的中国,仁人志士,在以乡土社会为主的差序格局的变化中来完成克己复礼,也就是修身的过程。现在的中学生,应该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去读书,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完成新时代的克己复礼,只有不断的修身与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才能够使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虽然最后的这个抱负有点远大,但是一个怀揣着远大抱负的孩子,才能够成为国家未来的依靠,成为民族复兴的担当。也只有明白为什么读书这样一个道理,才能够让读书成为理由,让读书成为目的,让读书成为一切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此可见,读是读懂的根本。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将成为读出“语文味”的必经之路,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让“语文味”透出从未有过的芳香,在诵读中达成我们人生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1]李蕾.初中语文教学思维的本质及发展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7):35-36.
[2]蔺志诏.让课外阅读与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携程旅行[J].名师在线,2020(33):79-80.
[3]钱向东.海量阅读是初中语文生本教学的源头活水[J].求知导刊,2020(48):74-75.
[4]林艺红.开展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J].语文天地,2020(32):59-60.
王友妹,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