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减负!”“减负!”喊了多少年,真正要把学生的学习负担减下来,还要落实到课堂。那么,就语文学习来看,怎样教,才能把“减负”口号兑现在课堂,把学习效果提升在课堂?固然,成功的做法不少,但至少需要把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种子播种在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学习。人人都说,学习不易,确实是这样。学习犹如爬山,不费劲不是事实。关键是有些人爬山爬得痛苦不堪,极不情愿;而有些人爬山爬得虽气喘吁吁,但饶有兴趣。为什么?因为目的、情绪、兴趣使然。目的不明,情绪不佳,兴趣不浓,气喘吁吁就是痛苦,不只对心情、心理,有影响,甚至对心灵都有影响。相反,目的明确,情绪高昂,兴趣浓厚,气喘吁吁就是一种喜悦,就是一种炫耀,就是一种自豪,甚至是一種获得感。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这样,学生如果能够在气喘吁吁中有一种喜悦、炫耀、自豪的感觉,那么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才被真正激发出来。问题是,怎样做,学生才会达到这样的状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不易带来的喜悦,炫耀攻克困难的激动,表达享受过程的自豪。所以说,让学生树立目标,为目标而攀登;让学生高昂情绪,为享受而攀登;让学生增强兴趣,为趣味而攀登,即使这一学习的过程颇为不易,但学生会享受这一过程,为感受这一过程的“深”或“浅”而津津乐道。这种作为下的课堂,何愁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难以激发?何愁学生的学习被动寡味?
二、靓丽学生学习的“沿途”风景,让学生目不暇接地急于学习。在明确了学习目的、高昂了学习情绪、浓厚了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把课文中的各个“景点”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这些“景点”的靓丽,而且让学生“目不暇接”、欲望很强地由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去“观赏”。这样以来,那么,课文中的一个个“风景点”就会驱动学生向学习的“高峰”不断攀登,即使气喘吁吁,也饶有兴趣。为此,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不是淡化了教师的作用,相反,倒是强化了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有效地得以确立,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力。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其作用更像课文学习中的“导游”,把一个个“游客”引导到一个个“景点”,通过学生自身的赏、思、赞、品、评,乃至发自内心的写,突出学生“领略”“风景”的主体地位。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对自身的要求就要高,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上,而且达到对教材的艺术化处理程度上。尤其是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手段,通过图、文、声、光、影并茂的特点,将数据、文字、图像、影视、声音等按照学习的需要有机集成在一起,用一个个靓丽的“风景”把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个重难点巧妙挖掘、整合出来,把抽象的图形、数字,深奥的语言,形象性极强的句子以及难以理解的思想情感,变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一个个表意鲜明的图示……这样,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一个个令人目不暇接的“景点”就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脱颖而出,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饶有兴趣地奔向更高的学习“峰顶”。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合作作用,让学生你帮我助地学会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中,学会学习的另一层意思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果自然会随之提升。我们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离开了团队作战,仅靠单兵作战,是坚守不了这一阵地的。所以说,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单兵作战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彼此合作,你帮我助,解决疑难,勇攀学习“高峰”。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同学间的彼此合作,不但可以博采众长,而且能够培养解决困难的品质或精神。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在关键时刻搭上那么一把手,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自己需要的那股学法上的力量,而且是内心渴望的那种心灵上的需要。当然,这里所说的合作,更多的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解疑答惑。顺便说一句,撇开文本的创作意图而去别样解读文本的做法,我本人觉得不应提倡。这种做法,只能是曲解文言,更不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其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没有原则的所谓提倡创新思维培养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学生思维及学习品质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功“减负”的阵地在课堂,通过这种手段或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负”才会真正减得下来。
刘学猛,甘肃靖远县第七中学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