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4-05-10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捷径,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通过汉字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字体和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汉字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字体,具有独特的字形结构和音韵格调,属于表意文字。老师可以结合汉字结构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带领学生进入奇妙的汉字文化中,追溯汉字文化的发展史,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例如,在分析“休”“炎”等汉字结构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休”就是一个人累了靠在一根木头旁边休息;“炎”可以理解为两个叠加在一起的“火”,表示更加热的意思。此外,老师可以引入中国历史知识,给学生讲解汉字结构及其意义,促使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汉字文化内涵。比如“社”这个字,其偏旁“ネ”是“神”的本字,在古代代表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心理,再加上右邊的“土”,实际上也代表了与土地有关的神灵,所以“社”字的本意是土地神,将其延伸之后的意思就是国家。

二、加强课文内容和传统文化整合教学

虽然语文教材内容有限,但是思维却是可以无限拓展的,老师怎样利用教材实施拓展教学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怎样将课文中有限的篇章转变为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更是考验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人物描写等都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这些篇章中都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化思想,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时,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礼仪文化,让学生感受礼仪在社交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然后由此及彼拓展到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等。因此,作为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课文内容的传统文化因素,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三、通过诗词学习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

小学教材中精选的诗词歌赋都非常经典,大都简单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在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为此,老师可以利用诗词教学,展开传统文化的渗透活动,用挖掘诗词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通过了解诗词背景我们知道,很多诗人在创作诗文时,基本都会融入自身情感因素,不但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变迁,也充分展现了作者本人的情感态度。因此,利用古诗词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游子吟》时,老师应通过文本解释引导学生思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句中,诗人将“线”和“衣”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联系起来,体现了“慈母”对“游子”的牵挂和不舍之情,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疼惜,也展现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通过这首诗可以趁机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劳与付出,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当学生深入体会诗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之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真正熟练掌握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用丰富多彩实践活动强化渗透效果

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活泼好动,大都喜欢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所以老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机会,来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实践调查身边的各种民俗和节日:春节放鞭炮、写春联;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八月十五吃月饼等。还可以引入各种形式的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语文老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坚定不移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马卫,山东泰安市御碑楼小学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