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赏识教育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近年来,人们主张采取赏识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积极、肯定的评价中感知自我价值,从而更加奋发向上地进行课程知识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模式呢?
一、尊重、倾听学生,建立平等關系
赏识教育的基础主要体现为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学习需要、倾听学生心理需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这样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可以获取更多的课本、课外知识,从而爱上学习。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其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继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认可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学与教”关系,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内心想法,从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周围的温暖,继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效发挥互动作用。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一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谈自我对月球的理解和看法,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月球与人类居住的地球不一样,它们的区别在哪些?为什么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的尘土上时会全部死亡?请同学们发挥自我想象,想一想是为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纷纷讨论起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问题回答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比较幼稚或不合常理的解答,这时教师应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后教师再询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当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对相关回答进行点评,给予学生学习上的肯定和赞扬,继而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信任、鼓励学生,架起情感桥梁
赏识教育的根本源泉在于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力比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挫折时容易受打击,或者在犯错误时容易出现恐慌等不良情绪,此时若教师再对其进行批评、责骂,学生往往会产生悲观、绝望、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鉴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时刻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及时安抚学生受伤的心灵,从而有效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让学生发自内心爱上学习,喜欢学习。比如当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比较差的成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心理安慰,帮助学生找出丢分严重的地方,信任和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可以做得更好,如某些学生可能阅读理解失分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上,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文本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写作失分比较大的学生,教师则鼓励其多写、多练、多观察,必要时可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课外辅导,从而让学生克服写作学习障碍,使其在多写、多练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我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通过信任学生、鼓励和支持学生,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继而给予学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力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三、欣赏、激励学生,给予期望评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慧眼识英雄”的眼光时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表现突出、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赞赏,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欣赏、激励学生可以让其感受到被发现、被重视的乐趣,并让其在学习中收获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教师要客观、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需求,不可盲目、过分地进行赞赏,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感觉这是一种牵强的赏识,存在“拍马屁”目的。真诚地赞扬学生可以起到积极的教学作用,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的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另外,赞扬、赏识也不可过度,以免引发学生的骄傲自满、自负自大等不良心理,导致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备受打击,一蹶不振。
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赏识教育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继而全面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
刘丽红,山东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