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思考

时间:2024-05-10

语感是一种快速感悟语言文字的重要能力,也是语言文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也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更加直观而精准地感悟,因而对于正值学习生涯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而言,培养其语感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境引导学生感悟

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普遍存在缺少语感的问题,因而教师在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语感的时候,就需要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进情境教学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新鲜感与趣味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语感,提高学生对于语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可以挑选朗诵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朗读,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宋词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学生置于教学内容的具体人物及事件情境当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可以站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更好地感悟并体会其中的语言文字,例如,在阅读学习《窦娥冤》的时候,教师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排演情境剧,由学生自主选择扮演剧中角色,体会剧中人物的经历与情感。学生通过情境剧演绎,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窦娥哭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时悲愤欲绝的心境,更好地实现对作品中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与吸收,理解作者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与思想。

二、合作实现语感共鸣

语感是需要经过不断地阅读与体悟来培养的,学生需要在外部语言环境与自身的文学积累以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提高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文学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学积累水平,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语言感知方面的直观感受[1]。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诵读,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确保学生视觉系统、语言系统、感知系统等多种感官充分协调、共同运作,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知与体悟能力,对于培养语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基于此,教师可以引进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按照4-6人/组的规格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轮流大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快速地进入到作品营造的意境当中,体会作品中的语感。

例如,在教授《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求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几次,引导学生体会马丁·路德·金对于黑人同胞深陷种族歧视牢笼的愤怒,以及对种族平等、和谐共处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随后随机挑选一个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轮流站上讲台大声朗诵课文,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表现给出评价,就优秀之处加以褒奖与鼓励,并指出其中不足,帮助学生改正。朗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是一个体悟语感的重要契机,学生只要进入到作品的语言环境之中,自然会对语言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

三、探究揣摩作品语言

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以语文教学材料作为探究对象,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作为探究的范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探索与讨论,更加细致有效地揣摩作品语言与含义。以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为例,作品着重批判了对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阐明了無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应该加以批判性继承。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的盲目批判或盲目崇拜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情况,并由学生加以讲述,学生将作品与生活实践经验两相验证,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作品的理解。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等方式,就作品中的语言进行揣摩与探究[2]。比如《拿来主义》中,“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中的“吝啬”一词用的好不好,如果好,应该怎样理解?学生通过探究与讨论可以提高对于作品中语言的感知能力与文字敏感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结语: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除了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之外,还需要教师着重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增加文学累积,从而提高自身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海东.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28-129.

[2]尹平.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3):00216-00216.

胡瑞红,山东寿光渤海实验学校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