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教学,让掌声响起来

时间:2024-05-10

现代课堂应是合作共赢的課堂,应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追我赶的高速高效的课堂,应是规避单打独斗、惟我独尊的课堂。要真正实现挖掘小组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伪合作”“真折腾”,不做表面文章,那么让掌声响起来,不失为一种招之即来、来即能战的做法。现代教育提倡的“赏识教育”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掌声鼓励”。我们更需要为胆怯而鼓掌,为不自信而鼓掌。

掌声首先应是由内在获得的愉悦、共鸣、撞击、震撼等之后而发出的不由自主的外在反应,是真诚的,是纯粹的,是正能量的,而绝不可“向观众要掌声”。倘若情到深处,掌声自然犹如池水之满溢、江河之决堤。掌声的真正发生应是建立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

一、学生送给学生的掌声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某个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或有新的创新与构思,或有明显优于别人的做法和提议,给其他学生以样本或示范,使别人获得知识上、身体上、精神上的收益,给学生以提高或洗礼,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为他(她)喝彩,为他(她)鼓掌。不需要发动,不需要提示。教师要告诉学生:当别人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就应当给予掌声。今天你给别人鼓掌,下一刻别人也会对你报以掌声。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又能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因为鼓掌既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对对方的激励和鞭策。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是《金蝉脱壳》(2009年12月第6版)。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当我讲到这一细节时,我班的机灵鬼李诗雨就指出了课本中的瑕疵,她说,“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这中间需要大约十分钟的停留时间,“仰”和“扑”这两个动作不是一气呵成的,“又”字运用的不准确;还有“过了好一阵子”具体来说应该是一个小时,才能晾干翅膀,因为娇嫩的翅膀里都是水汁;如果没有外界干扰,蝉儿都是爬着离开蝉壳,而不是“飞走”。说的有理有据,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全班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此时的掌声是多么的水到渠成啊!我也被学生的细心观察震撼了!

二、学生送给教师的掌声

教师的学科知识渗透、精辟的言辞、精湛的技艺、超乎寻常的表演展示、教科书似的示范、民主的教育氛围等,给学生以震撼,并从中受到教诲,这时候,学生就应该送给教师以热烈的掌声。这也应成为课堂上的一种常态化。

我们学校的范美娟老师的普通话特别棒,听她朗读课文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009年12月第6版),这是一篇写景的现代诗歌。范老师激情的朗诵,让诗歌的意境尽出,山岭在植树前后发生的惊奇变化在朗读中一一展现。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范老师曾说:“听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觉得老有成就感了!”

三、教师送给学生的掌声

教室内外,当学生的言辞、推理、展示等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把人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去,产生强烈的共鸣,思想上产生遐想。这时,学生也许会忘了鼓掌,或者无暇顾得鼓掌,教师就应该率先起头鼓掌。

我在上主题班会课《发现自信的力量》,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登台诉心声,吐真情。闫畅同学登台阐述自己的感受,她从平时说起,说妈妈如何给自己灌输自信的力量。说到动情处,她声泪俱下,同学们都听得入了迷,在闫畅哽咽之际,我赶紧为她的精彩表现鼓掌,并用眼神示意大家,同学们就立即无一例外地站起来鼓掌。我觉得这种有形有声的鼓励,会让闫畅铭刻在心,也一定会激发起她今后的表现欲来。

四、教师送给教师的掌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抛开书本中的文人相轻的狭隘思想,当听课、围观、讨论时,同事们之间也离不开掌声,此时的掌声会比会场上的掌声来的更自然,更真诚。特别是在学生面前,教师给教师的掌声更能感染学生,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掌声响起来,应成为常规课堂中的常态,不应成为展示课、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课堂的专利,不应成为伪合作、伪鼓掌的附属品。人人都需要掌声,掌声是一剂良药。让掌声响起来,让掌声真诚地响起来,让掌声明目张胆地响起来。

李现增,山东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中学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