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学语文生命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时间:2024-05-10

生命化教育最早是由叶澜教授在《让课堂充满活力》一篇文章中提出,他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本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生命化教育是一个宏观概念,落实学校教育的生命化,应将其渗透到各个学科里面。每个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贯彻生命化教育时,采用的策略也会有所差别。下面就根据自己所学的学科——语文,谈谈中学语文生命化教学及其策略。

一、语文教学的生命化

如何将语文课程与生命化教学联系起来?首先,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在中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包含的题材主要是诗歌、散文、小说等,这些内容是情感性很强的作品,老师理解不同,传达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的生命化教育也是不一样的,纵观各个学科,会发现语文是最容易、最有利于实施生命化教学的。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出发,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指的是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人文性”指的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可以发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生命化教学是有相通之处的,人文性的表现有很多正是生命化教学的体现。

二、中学语文教学生命化的策略

上面谈了语文课程与生命化教学的关系,理论上有了相通之处,有了契合点,接下来谈谈将生命化教学与语文课程联系起来的具体策略。

(一)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的策略主要是受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的启发,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语文教学中,最离不开的就是情感教学法,此方法要求老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老王》一文,作者通过“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位善良、朴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王不幸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通过反复读的方式去体会作者在描写老王时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

(二)情境教学法

著名教学专家邱学华提到在教学中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即教学中,老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情境。作为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生命化教育。如《散步》,莫怀戚先生讲述了三代人一起出去郊游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母亲和儿子对于走哪条路发生了分歧,最后选择了走小路,中间充满了和谐温馨。在讲授此文时,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人物立场,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亲情,体会家人的重要,告诉学生学会关心身边亲人。

(三)阅读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新课改中更加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如《热爱生命》一文,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体会生命的美好,以达到生命化教育的目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关于生命化教学的文章有很多,如《背影》、《散步》等是对他人生命体验的文章,《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等是直接谈论生命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是写对自然生命热爱的文章。讲授这些课文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中蕴含的生命价值,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四)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语文教学中,强调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对生命的体会和感悟,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生命性。

如《春》,朱自清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了春天万物苏醒的景象,对春天进行了讴歌,隐含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讲述此文时,可以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万物为突破大地而生的顽强的生命力,启发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要敢于冲破阻碍,战胜挫折。

语文教学生命化策略是生命化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很大研究空间。

牛梦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