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语言文字运用》应做的准备

时间:2024-05-10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或简称《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范围与要求”明确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在此《考试大纲》的“必考内容”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为“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规定为“识记 A”,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读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说明,“识记A”,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但是,在高中二年级以后开设的新课标选修课程《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时候,学生往往因为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学习内容上难以做到“前后呼应”,以及初中和高中语文课程中相关语言文字知识的衔接,不能对中学语言文字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以至在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和考试练习的“古诗文默写”、“词语(成语)运用”、“病句修改”乃至修辞手法等方面,总会出现诸多错误,很难达到“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使用”的基本能力。由此,笔者认为,要真正通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需要在选修前,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教学准备,并突出“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容易读错的音和容易写错的字”、“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主语、宾语和名词、动词等语法概念”,“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复习巩固,补充和完善基础的语法知识的积累,培养基本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规律,从而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能真正做到“能说会道”。

一、“会道”之一: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及容易读错的音

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施的“汉语拼音方案”,从字母、声母、韵母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目的之一应是要从规范汉字读音来保证对汉字意义的正确理解。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声调的二、三声的发音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发音调值不够而二三声混淆或根据读音无法分辨二三声,轻声和儿化音,平舌音翘舌音,鼻音边音,齿唇音和舌根音,并且前鼻音后鼻音的发音上也存在不足。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中明确要求要注意默写名句中的“音同意近”的字,学生由于读音不准,在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备考这个问题上,很难准确和牢固地掌握古诗文中“音同意近”的字而导致默写总是失分。由此,在高二的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准备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可运用赵元任设计的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五度标记法”,通过使用数值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音,要求学生在训练中要准确发音并通过数值体现发音的变化过程。同时,利用中央推广普通话进修班编写的《普通话声韵调正音练习》,对学生在课文阅读、说话特别是古诗文背诵中经常读错的音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准确掌握这些字的读音,保证在古诗文默写“音同意近”的字尽量不再出错,在古诗文阅读背诵中尽量做到发音的“字正腔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汉语读音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兴趣。

二、“会道”之二:容易写错的字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等都是不允许的。但学生写错别字却很难避免。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也明确规定“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字序不对之一者,该空不给分。”这就表明高考最终检测的不只是“记得住”,还要“写得对”。学生写错别字很难避免,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写错别字的原因之外,很有可能还因为学生不了解部分汉字正确的字形结构形成错误的书写习惯而造成的。由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语言文字运用》之前,安排学生进行了几次必要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但只要求找出作文中所有错别字并进行汇总,了解自己班级也就是在自己身边的错别字情况。同时,为学生准备并展示近几年来老师收集的学生在联考和高三适应性考试等重要的考试中出现的错别字,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错别字现象有了普遍的了解和高度的重视。对一些学生经常写错而且极难纠正的错别字,除了利用字的不同读音来帮助学生区分以外,还帮助学生靠字的形体结构的不同和靠字的意义的不同来区别这类错别字,如“满”和“落”,学生总是把“满”字写成上下结构,把“落”字写成左右结构。笔者认为可告诉学生,“满”及水多而向四方溢出,即“满”为左右机构,“落”即物体从上往下掉,即“落”为上下结构。如“最”和“敢”,“最”为比较之中突出度的一种极值,所以为上下结构,“敢”为人在心里的一种因素的发散,所以“敢”为左右结构。虽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但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感受这几个字的形体结构,从结构上强化和规范了记忆而避免再写错。尤其是在古诗文背诵默写中,学生对于“长”和“常”、“度”和“渡”、“烦”和“繁”、“忧”和“幽”等“同音异义”且容易写错的字,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背诵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地把这一类字勾画出来,然后进行对比记忆,并尽量从字音、字形、字义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并牢固掌握。

三、“会道”之三:句子的成分和语法结构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类型,不同的句式能表达不同意思或情感。由于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能力不够,所以在句式的选用以及需要的表达效果上往往很难连贯得体。有时也可能是学生在句子的成分上存在困难,从而导致学生表达能力的欠缺。由此,笔者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语法结构以及句子的成分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补充。同时通过朗读、口头复述、口头提问、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必要的说话训练。并把这些训练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进语言文字运用的神奇世界。

四、“会道”之四:修辞的表达效果和运用

修辞即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笔者认为,使用修辞的目的,可以是怎样把话说得更加准确、生动、得体。多数学生由于不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所以在表达中不能使用修辞,也不能判断修辞运用的正误、优劣。由此,应该进行高考要求的修辞种类及其表达效果的教学和训练。

例如比喻的表达效果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笔者认为其实质就是帮助人们更深入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修辞在语气表达、情感抒发上也有它们独到的效果,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使用使语言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在对学生的修辞使用的具体训练中,还应让学生注意修辞运用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和语法、逻辑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大的修辞观。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从近几年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来看,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的能力,不如说是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写得出,写的对,首先要想得出,想的对。部分学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所以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加强修辞的运用。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话会逐渐说得准确明白、生动而有趣。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充实精神、完善情感、提升人格。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汉语世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高二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前作必要的教学准备,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真正将生活中各种语言文字学习的资源整合起来,拓展视野,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让学生“能说会道”,而且更能让学生在广阔的范围内真正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

母仕忠,教师,现居贵州习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