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孩子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阶段。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而激发兴趣的首要环节便是自然有趣的导入。如何导入,需要教师把握一篇课文最准确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孩子们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准确地切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发学生思考,潜入学生思维深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切入方法,才能使课堂导入顺利地进行,甚至引爆课堂思维。
切入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还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差别制约着切入方式的选择。在课文学习中,一般说明文与故事性很强的文章不一样,议论性文章与抒情色彩浓厚的散文不一样。有些内容可以演示,有些内容得凭想象。在设计时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上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反复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运用教育机智,而且要清楚切入的目的,把握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根据它们精心设计语言。下面就结合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谈谈我的设计。
一、“直接解读式”切入
“直接解读式”就是直接解释题目的意思。这类方式比较适合古诗词或标题比较生僻的文章。如本册书中的《古诗两首》、《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等课文。
对于古诗类文章,一般孩子们都无法独立理解,如《春日偶成》,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偶”是“偶然”的意思,“成”是“写成”的意思,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在春天游玩的时候,被优美的景色所陶醉,偶然写出来的一首诗。你想读一读吗?明白了题目的意思,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对于生僻的题目,如《祁黄羊》中的主人公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所以老师就要在切入的时候来介绍一下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可以这样切入:“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尉,是一个大官。到现在已经2600多年了,为什么现代人还记得他呢?在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赶紧去课文中找一找吧!”
“直接解读式”切入设计解读文章标题的意思,直接切入文章内容或主要人物,既节省了时间,又能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悬疑诱导式”切入
“悬疑诱导式”切入方式比较适合记叙文类和故事类文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叹开始。”教师切入时若能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难点,巧妙设疑,就会在上课伊始即将学生带进问题的漩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本册书中的《第一朵杏花》《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一次抱母亲》《鸟语》等都适合这种切入设计。
如《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记叙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结尾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吃过苹果,但你知道苹果里藏着一个五角星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你相信吗?请大家快速地把文章浏览一遍。然后告诉老师,如何找到这个五角星,好吗?”悬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迫不急待地到课文中找答案,较好地达到了切入的目的。这样的设计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愿望与热情,又针对本篇文章篇幅稍长的特点,提出了“快速浏览文章”的阅读要求。
三、“情感共鸣式”切入
“情感共鸣式”切入方式比较适合散文类,抒情类文章或写景类文章。教师必须以情动人,竭力引导学生在起始阶段把描绘的形象和生活图景,在脑海中再现出来,才能将学生成功地带入课文,使他们一接触课文就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全篇课文的愿望与热情。
如《生命的壮歌》中写了两篇非常感人的故事。我这样设计:“同学们,生命是什么?最起码是好好活着。但当一大群蚂蚁遇到大火时,它们抱成一团滚出火海,是为了让里面的蚂蚁活下去;一群羚羊为獵人围堵,为了让年轻的羚羊活下去,老羚羊心甘情愿地跳下山涧。当你目睹这样的画面时,你是否听到了这震撼人心的生命壮歌呢?让我们静下心来,有感情的读一下文章,去感受一下他们的伟大情怀吧!”教师以故事内容引入课题学习,用语言勾勒“壮歌”的画面,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更有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全篇课文的欲望。
语文课堂切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但“切入”却有一定之妙。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找准切入点。我们一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努力优化语文课堂切入环节。
陈世峰,山东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教师。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