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诗词创作中“换位”这种虚写手法,能多角度、多侧面抒写作者的丰富情感,拓展诗歌的内容意境,是作者使用虚实结合手法常用方式之一。赏析诗歌这种表现技法,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感受诗歌优美的形象,探究诗歌深厚意蕴。借鉴在写作上,能使学生思维有新的飞跃,构思有新的突破。
一、角色换位
“角色换位”即在诗词中抒情主客体关系暂时颠倒。本来属抒情主体对客体的情感,由诗人巧妙地转移为客体对主体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联系、揣想,而正是通过这种联系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深远的意韵。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颔联所写的“长安”正是诗人被囚之处,但没有写自己如何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儿,而从自己被对方思念写起:为思念所苦的妻子,长夜月下不眠正思念自己,而年幼的儿女并不能体谅母亲的情感,对妻子的关切之情深婉之至。本来一般的月下怀人,由于角色换位翻出了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也用了此法。“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此联利用角色换位,揣想对方别后的处境和心理:晨起对镜,惟忧青春易逝;夜凉吟诗,应感月光凄寒。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情尤深至。另外,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是利用角色换位想他人之所想,思念更加绵长。可见,角色换位更有利于交流情感,将诗人个人的情感表现得更丰富强烈,能启发学生多方面深入体会诗歌内容。
二、时间换位
古人有“意在象中”、“万取一收”之说。作者创作诗歌成功关键正在于他如何能很好地暗示启发读者的想象。“时间换位”就是打破常规思维,跨越时间界限,将过去、现在、将来对比于眼前,收取以一当十的表现效果。
例如,苏轼《江城子》跨越生死幽明之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将十年生死相别的夫妻安排重逢,却又相逢不识,催人泪下,不禁感慨诗人分别之久,忆念悼亡之苦。
姜夔《扬州慢》一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也利用时间转换把古人移入现实之境,用杜郎的震惊感、对比突出扬州城今昔天壤之别,“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同样,还有不少表达古今盛衰之感的作品十分重视古今风貌的展现与对比,像李白《越中览古》,眨眼之间回到了春暖花飞的古越宫殿,再一眨眼已是一片荒芜废墟。如此迅速的变化和跳跃的思维只有诗歌艺术才能表现得这么动人心魄。
“时间换位”实际上是一种推想,一种更便捷、更合理的推想。它不是横向地调换位置,而是纵向地深入转移、对比突出,深化诗歌的内容。学生了解了它,就能更自觉地运用对比联想,开拓视野,学习诗歌。
三、空间换位
“空间换位”以地点转换为特征,诗人突破此景、此境,创设与之对应的另一场景,这一寄寓情感、容纳意绪的新的场景,使情感有了推演、发展的新天地。
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传唱至今。此句拓开一笔,利用空间换位,将今宵眼前的“巴山夜雨”放到一个温馨烛火下闲谈,遥想之中,给眼前凄冷的雨夜带来一丝温暖,也给寂寞的心灵带来一点慰藉,同时也加强了今宵遥想时的悠然神往之情。
“空间转换”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它使诗歌虚实相生,互相衬托,铺写了诗人千回百转的情感,使作品别具感染力,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在诗词中,角色、时间、空间的换位有时相辅相成统一在一起。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将眼前囚于宋都的孤寂凄凉与旧时上苑的繁华热闹不同时空的境况换位,对比鲜明,突出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感情强烈。再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是角色转换,想他人之想,也跨越了空间距离,设身处境似目睹遍插茱萸的情景,甚至将往昔重阳登高之景象,换位联想,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更是诚挚深婉,
这种换位突破了常规思维,跳出了眼前之景、眼前之情的抒写,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多层次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天地,学生如能充分了解這种诗歌创作方法,自然品读诗词情感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
余小芹,湖北潜江市竹根滩镇初级中学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