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刘大超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比较难于操作的,一是受困于课时安排,二是写作本身的复杂性使教学难度增加。如何利用让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写作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呢?我认为要关注三个基点:
一、课堂:激趣
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我把“表达与交流”中的写作专题“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进行了有机融合。我带领学生学习完四至六段写景内容之后,分析了朱自清先生在写景中注意写作顺序的安排:荷叶、荷花、荷香、菏波、荷韵,再看作者抓住“月光下的荷塘”所具有的优美意境,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以荷花为写作主体,突出月夜下荷的优美风姿,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月光一起让景物的特征显现出来。作者在时间、地域的要求下,通过特征鲜明的景物,彰显作者的独特心境和审美情趣。学生在理解、领悟之后,我就安排了一节写作现场训练课,把同学们带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花坛边,让他们用学过的方法,描写花坛里的景物特征,可局部亦可整体,要求就是写完之后要让你所描写的景物与写作时的环境特点、心境相一致,要注意写作中心的选择和写作顺序的安排,突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的特征,并使之与所要抒发的情感相融。首先,由于学生第一次在真实的自然场景中去写景,形式上就让他们很兴奋,加上我在旁边做一些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非常认真,交上来的写作片段或整篇作品都很好地运用了所学到的方法。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去自己修改一遍,交给同组同学阅读一遍,提出再次修改的建议,最后我将所有作品在班级展示,让大家评选出优秀作文进行表扬。下面是学生作品的部分片段:
《花坛冬景》:一缕冬日的暖阳给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丝温暖,我独自望着花坛,享受着寒冷中的温馨,冷寂中的愜意。花坛的中央是一棵棕榈树,小假山偎依在它的身旁,仿佛从它仅有的翠绿中获得面对寒风的勇气。风过处,棕榈的枝叶轻抚假山的面颊,仿佛轻声低语,“别怕,这个冬天我陪你一起赏雪景。”
这里,很明显学生要表现的景物特征与所要营造的意境、抒情主公的心境及情感倾向相一致,自然就实现了本节课写作教学的目标。
二、教材:致用
一篇好文章,从行文结构到选材,再到主题的呈现,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独特的眼光发现作品的闪光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局部的解读上。融入文本,还要跳出文本,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发现其写作的借鉴意义。比如:《六国论》的精密论述,《荷塘月色》的细腻写景,《小狗包弟》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特想像等等。在文本鉴赏之后,挖掘文本的写作价值,科学指导,合理安排写作时间,学生对文本才会有更高的认识。
现在学生占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往往是庞杂地阅读、积累,不会归类,有些甚至并不能理解所积累的句子、语段的意思,更不要谈融汇贯通其文化价值,更谈不上正确使用了。教师的合理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人教版《语文读本》,很多学生不能主动阅读,即使阅读也不知道如何积累其中重要的内容,很多学生是随便翻翻就扔到一旁。我认为《语文读本》所选文章系统地涵盖了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等经典好文章,让学生认真阅读,教师明确阅读任务和积累任务,适时选择学生的难点进行评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适当整合成写作素材,其实这也是写作教学的一种方式。
三、思维:哲学味
做一个思想者,是写作开始的必要准备和基础,做一个能思辨的人,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老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哲学概念,积淀哲学思想。
为此,在学生每次写作之前,我都会强调哲学八大原理,从中强调以下几点:
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基础,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灵动地看文章,文章的思想情感要有发展变化,这样行文才能有变化,充满动感,引人入胜。
3.普遍联系的观点。学会从同一素材中思考不同题目的切入点,从不同的材料中归纳出相通点。
4.辨证分析的方法。看问题要会一分为二,多角度地思考,全面地分析。
5.否定之否定理论。这是论证不断深入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破立结合更具有说服力。
6.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否则就会偏激、片面地看问题,文章就会狭隘,短视。
学生在一段训练后,思维明显有了深度,看问题也比较全面,写起文章也有话可说。
总之,写作教学要立足文本教学和利用教材,加强思维训练,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