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探寻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把握学生感知心理,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因素,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用语文学科的内力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把握学科特点,洞悉学生心态,挖掘人文素养内涵
教师要把握学科特点,注重开发和利用语文课本中蕴涵的人文因素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时代的新型人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美文,探究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享受字里行间中的美好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拓宽学生的眼界视野,为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注重把握学生的感知心理,了解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走进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脉搏,树立“引领成长、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共同进步”的教学理念,由重“知识传授、知识提高”向重“能力培养、思维训练”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但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启迪学生的智慧,指点学生的迷津,回答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的思考路径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搭建教学平台,创造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要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拓宽教学渠道,要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互动交流,融洽关系,尊重学生情感爱好和人格尊严,创设愉悦、宽松的教学情境,搭建合作、探究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尊重、合作、信任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收获成功,体验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深入研剖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解决问题,在充满人文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探究所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在语言感悟中弘扬人文精神,在领会感悟中体验人文的意蕴,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知识,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如,笔者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情感爱好、学习能力、感知能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通过仿法表达对父亲的情感,通过交流讲述自己父亲的形象等等,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烈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在激烈思辨中感悟作者对父亲的热爱,体会人世间的真情,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积累人文素养。
三.拓展教学空间,提升思辨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民族自尊心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知识的态度,激发学生进取精神,让学生勇于创新,学会创新,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爱科学,养成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爱自然,养成融入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爱艺术,养成追求高雅,积极上进的情趣。如笔者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感知实际,在课前精心制作了课件,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有关苏轼的资料,通过详细的介绍,了解苏轼不同凡响的一生,了解他的情感爱好、性格特点、主要作品,精典诗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教学时,我边读边讲,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苏轼尽管被贬、内心悲凉、壮志难酬,却能借月言志、借月抒情,在悠闲的漫步中舒展豁达的内心世界。以此联系到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学习压力、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理解苏轼、欣赏苏轼,排除现实生活的忧愁和烦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刘琴,教师,现居江苏靖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