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交流展示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时间:2024-05-10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连云港市推行了“建构式生态课堂”新模式,就是从各个角度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建构中,充分交流展示自学的成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精彩的交流须有充分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学生的交流展示要有的放矢,就如同放风筝。不管风筝飞多高,绳永远握在老师的手中。学生得由一条纲引领着,这纲便是老师在交流展示前编制的《学案》。《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通过课前的自学,能够自行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而且能根据《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延伸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2.学生的准备

要想在交流展示环节中精彩纷呈,学生的准备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准备充分了,交流展示才不会架空;学生准备充足了,交流才有“新”、展示才有“彩”。所以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依据《学案》,学会认真阅读,分析文章思路,揣摩细节部分,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够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借助网络与资料,了解与文章相关的背景以及对文章不同的理解与分析。

二.出彩的展示要有得力的保障

再好的想法要说出来,再精美的构思要展示出来。要想展示“出彩”,得有一点小手段,耍出一点小伎俩。

1.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小组交流的积极性,交流展示的人选和活动的方式,应该是不固定的。交流展示参与交流的人员应该是全员,展示的人员可以是若干,可以由老师指名,也可以由小组的人员推荐,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准备质疑、矫正。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学习,组成学习小组,可以同桌两人一组,可以前后四人一组,也可以开个“圆桌会议”,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这样的交流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2.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教师要抓住学生一瞬间迸出的思维火花,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想说、敢说、乐说。如在探讨《长亭送别》结局时,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张生金榜题名后不一定会回来。”他的话引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但是我肯定了他的探究的勇气和与众不同的思考,又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理解。这位学生认为当时封建社会注重门第,张生为了自己的前途肯定会和高官显贵人家的小姐结缘,而且外界的诱惑太多,张生与莺莺距离遥远等等,这一切都会让张生迷恋京城而忘了莺莺。“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想法一说出,立即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激烈讨论,有的学生赞同,有的学生反对。最后我从王实甫创作此剧本的目的方面引导学生从《西厢记》的主题出发探讨:《西厢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最后,学生得出一致的结论:张生一定会回来。

3.精当的选择,合理的取舍

一堂课,如果都讲,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会身心疲惫,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处理《学案》的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个别不懂的,一部分是少数不懂的,一部分是多数不懂的。交流展示应有针对性,应该交流展示有疑问值得讨论,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教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有的说是琼珊,有的说是苏艾,有的说是贝尔曼,讨论热烈,答案不一,各执一词。教师点拨提示:小说主人公的评判标准。经过提示后,学生一致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贝尔曼。

经过对有难度和有分歧的问题这样设计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三.恒久的魅力需要中肯的评价来保驾护航

交流展示是学生的舞台,但教师也不是摆设,更不能成为道具。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需要教师巧妙的指导,恰当的点拨和权威性的总结、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展示,进行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但也不能一律褒扬,该点出不是的还要点出,该批评的也不能放任不管,做到中肯、适度。只有评价方式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交流展示的热情,才能让学生的交流展示获得成功,才能让学生的交流展示持久地精彩纷呈。

人们一直都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交流展示也无定法。只要学生愿意交流,乐于展示,积极置身于课堂,那就是好课堂,那就是高效课堂。就让我们在教改的浪潮中交换精华,展示精髓,让教育的硕果挂满枝头。

黄利红,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