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由“点染”表达技巧说开去

时间:2024-05-10

赵玉娥

[考点阐释]

纵观2014年到2018年13套全国卷中有6套直接考查诗歌表达技巧,仅2018年7套试卷中就有一套直接以简答题形式考查,三套以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多是以修辞手法为主。总之,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语文不可回避的鉴赏内容之一,是高考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重点与难点。

但出人意料的是2018年浙江卷考查的是“点染”的表达技巧,不仅联系教材《雨霖铃》来践行“课外内容考查课内知识点”的理念,而且还打破常规“八大修辞”的思维,毋庸置疑提升了诗歌鉴赏的高度和难度,突现了对考生表达技巧的全方位考查。可见,面对2019年新高考,我们将如何备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呢?

[命题预测]

纵观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查比例占一半以上,修辞手法是重中之重,整体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表达技巧之后。虽说2018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点染”等考查有所创新,但命题者有明确的暗示也为考生降低了题干理解的难度。可见,后期备考应回归课本,以修辞手法为主,以典范诗歌典型技巧为突破点,强化主观简答题与客观选择题的训练。

为此,笔者以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准夯实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基本功——“五法五情八修”。

所谓“五法五情八修”,是指五种主要描写手法、五种间接抒情方式和八种主要修辞手法。而五种主要的描写手法,即正面与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和白描与工笔等;五种间接抒情方式,是指除了直接抒情外,还可以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议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抒情。八种修辞方法,是指“比(比喻)、拟(拟人)、夸(夸张);对(对偶)、排(排比)、问(反问与设问)、反(反复)”等八种常考的修辞手法。

第二,精准掌握名家名篇中典范诗歌的修辞手法。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点染”手法的运用,在2018年浙江卷命题考查时,给了考生足够的暗示与提示,但鲜有师生重视“点染”的学习与运用,虽说意料之外产生了一定的难度,但似乎又是“情理之中”。这也应该算是符合高考命题“继承中有所创新”的规律。

第三,精准审明命题者意图,规范答题方显身手。

无论是2005年浙江卷《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命题要求“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但由于考生没有审准题干要求“描写角度”,却从描写的内容及感情方面回答而得0分;还是2018年浙江卷表达技巧“点染”手法的考查,无不给考生敲响了警钟——切记答非所问。

一旦判定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按照“手法——内容——情感——效果”四部曲来规范答题,或者说即使我们没有接触过“顶真”“点染”等手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课内范例或拆字法,来获得高分。当然,这四步有时未必全答。例如2018年浙江卷的“点染”缺少效果表达;2005年湖北卷直接考查“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所以只需答表达效果为“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可见,审准题意规范作答,依据文本析手法,方能得高分。反之,易给人画蛇添足之嫌。

[考题回放]

1.(201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鞍陌吐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参考答案]A。B项“赤壁矶头千古浪”是写前往荆楚路上的风光,而不是用典。C项“蜀道登天”并非希望友人早归。D项“儿女泪,君休滴”是劝勉友人抛却儿女情长。

[解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用典”手法的作用,也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但本题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特别是倘若选择错误的一项,那暗示题干表述内容至少有75%是正确的,更是降低了答题的难度。需温馨提示的是,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例如B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例如C、D项。

因为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多是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可以用“读文字——想画面——明手法——悟感情”四步十二字来读懂诗歌的内容,体悟诗歌的语言、意象、表达技巧,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来逐一排除,正确判定。

无论是单独考查,还是综合考查,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比主观简答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简单些,我们还可以巧借选项,利用朝代、作者、标题、正文及注释等“五看”来理解诗歌,从而准确答案。

2.(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参考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手法:点+染)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内容)“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感情)

[解析]本题以主观简答題的形式来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点染”的能力。首先要回归《雨霖铃》中“点染”范例,推出鉴赏和做题步骤:先“点”,再“染”的内容赏析,最后落到情感上。其次,可以运用拆字法来体悟“点染”技法。在诗歌鉴赏中,“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例如,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两用点染手法。“去去”点出正意,但“去去”比较模糊抽象,因此再连用三样景物加以渲染——“千里烟波”“霭沉沉”“楚天阔”,从而把“去去”化为具体的情景,通过这些渲染生动地状写渺茫的前途和黯淡的情怀,形象地托出离人的孤单和相思之苦。

不可否认,联系教材范例《雨霖铃》有助于准确答题,但大多数教学中不会讲到“点染”这种手法,所以也可以采用“拆字法”来备不时之需。但命题人能巧妙落实叶圣陶所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以及“课外内容考查课内知识点”等理念,令人叹服,真可谓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啊。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

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

烂醉东风野草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蜀相》中诸葛亮形象与周诗野步者形象都暗喻诗人自己的形象。

B.诗中所写景物有麦、草、水、蛙、蝴蝶、春风、野花,景物特点是色彩绚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C.诗中“烂醉”用得好,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蝴蝶翻飞野草花丛中的特点,烘托出作者陶醉于春天美景的心情,用一“醉”字,既写蝴蝶“醉”,也是写诗人“醉”。

D.“翠浪”“肥水”“新蛙”“羡他”等语言富有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生动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沉醉自然的愉悦情感。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应是拟人手法。A项《蜀相》中的诸葛亮,其实就是杜甫在仕途失意后仍坚守“致君尧舜上”政治理想的心灵写照。周诗野步者是一个悠闲散步郊野、陶醉于春天大自然美景中的诗人形象。B、D项正确。

2.诗中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拟人等表达技巧。作者通过写春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处,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等景物来借景抒情,一个“羡”,直抒胸臆,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风吹、蛙噪、蝶飞等动态与野草花的静态相映成趣,“烂醉”的拟人手法更加写出蝶醉人更醉,突出了诗人漫步郊原田野的心神俱爽的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任意三点即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