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王加林
“提炼语意”是在2014年江苏《考试说明》首次提出的考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为E级(表达应用)。“提炼语意”是按照要求对所给语料的相关信息要点进行筛选提取、归纳概括的一种考查形式。
一、了解提炼语意题的考查要求
在2014年之前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对提炼语意的考查以主观表达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2011年江苏卷第3题“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2012年江苏卷第3题“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2013年江苏卷第3题“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近几年全国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对提炼语意题的考查很少见,江苏卷的考查情形如何?且看下面的表格。
从上面这张表格可以看出,在江苏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全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后,提炼语意题是江苏高考的高频考点,涉及图画徽标类材料语意的提炼和文字类材料语意的提炼,考查的题型灵活多样,考查的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2018年的江苏卷在题干直接提出“提炼”的要求,考点更突出,考向更明确。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解题能力
1.了解提炼语意题题型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考查情况看,提炼语意题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图画徽标类材料语意和文字类材料语意两种。图画徽标类材料提炼语意从材料的形式看,通常有漫画和徽标两种类型;从题干的指向看,关涉对漫画寓意和情境的理解,关涉对徽标内涵和寓意的理解。文字类材料提炼语意按语段采用的表达方式分类,有议论性文段、记叙性文段、描写性文段和说明性文段四种类型。
2.运用思维导图建立思维模型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考点复习思维模型,是将解题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谈论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建立文字类材料提炼语意题的思维模型。
文字类提炼语意题的材料主要有议论性文段和记叙性文段两种,本文接下来就这两种性质的文段进行复习备考的指导。
议论性文段提炼语意题的思考过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是审读题干,明确要求;二是通读语段,准确提炼;三是浏览选项,标侧重点;四是比对排除,确定答案。以2018江苏卷第4题为例:
例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抉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解答此题,思维步骤如下:
第一步,審读题干,明确要求。仔细审读题干,弄清题干的要求选择不恰当的一项还是选择最准确的一项。题干明确要求对文段的主要意思进行“提炼”,这是提醒考生阅读材料时必须要有“提炼”的思维过程;题干要求作答的方向是选择“最准确的一项”,提醒考生必须要有结合语段的中心对各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的思维过程,进而确定“最准确”的那一项。
第二步,通读语段,准确提炼。通读材料时,要有意识地用笔圈出材料的论述对象,分析材料结构,弄清其内在关系,准确划分层次。本语段共三句话,论述对象分别是“偏见”“它(偏见)”“我们”,根据论述对象的转换,可以分为两层:一二两句话为第一层,第三句话为第二层。根据划分的层次,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准确概括层意。删繁就简,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而提炼出材料的主要意思。材料的第一句话就交代了语段的中心话题“偏见”,材料的第一层用调侃的语调表达对“偏见”的认可;材料的第二层从反面论述“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
第三步,浏览选项,标侧重点。依次浏览选项,圈出选项的敏感词,理解各选项语意的侧重点。选项A的论述对象是“没有思想的人”,侧重强调其更容易产生偏见;选项B的论述对象“有思想的人”,侧重强调其会怀挟偏见;选项C的论述对象是“人”,侧重强调其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选项D的论述对象“偏见”,侧重强调其对思想而言自有存在的价值。
第四步,比对排除,确定答案。将选项回归材料,寻找选项与材料的对应关联。选项A关联的材料内容是“它(偏见)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选项B的关联的材料内容有偏见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还有材料的第三句话;选项C关联的材料是“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选项D关联整个材料。
结合前面的思维分析,将四个选项进行仔细地比对排除,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文说法,是否契合材料的主要意思。比对四个选项,A、B、C三个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仅立足材料的只言片语,未能全面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主要意思;并且这三个选项都不是以“偏见”为主要表述的对象。只有D项,以“偏见”为主要论述对象,且准确地提炼了材料的主要意思。确定D选项为答案后,还要再回材料进行检查验证,看其是否契合材料的中心,进一步确认答案的准确性。
此外,还应注意2016年江苏卷的第4题要求给每组文章拟标题,这道题目亦作为2019年江苏卷《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的第10题。
特别提醒,议论性文段提炼语意题,能力要求是概括。概括时有一个原则:碰到运用了修辞的语句,通常要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如2018年江苏卷的这道提炼语意题,语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提炼语意时就要有意识地转换成“平实”的语言。
记叙性文段提炼语意题的思考过程,与议论性文段提炼语意题思维步骤大致相同,具体的步骤略有不同。以2019届江苏百校联考卷第4题为例:
例2:对下面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认为他做得对。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了他。
A.做善事当仁不让,不应该为了报酬而行善。
B.善举应该得到报酬,方能鼓励更多人行善。
C.追求财富利益是人的本能,不可过分指责。
D.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讲究合理的方式态度。
解答此题,思维步骤如下: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要求。此步骤同议论性语段提炼语意的第一步。
第二步,通读语段,准确提炼。记叙性文段往往涉及多个叙事对象,通读材料时要将这些对象标注出来并围绕对象概括事件。本语段是由两则材料构成的,叙述的对象是孔子的两个学生、大家(人们)以及孔子。一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大家批评他贪心,孔子表扬他做得对;另一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账,人们赞扬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批评他。接下来,弄清材料陈述对象的主次关系,舍次取主,辨明材料的情感倾向。抓材料的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进行评价的关键语句。虽然材料中的大部分文字写两位学生的行为,但是这两位学生只是发表看法的对象。材料重点不是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和人们的评价,而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情感倾向,所以思考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接着,由果溯因,提炼中心。一学生救人,一学生赎人,都是善举;一个得到孔子赞扬,一个受到孔子的批评。同样是善举,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孔子却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严厉批评?可见孔子是倡导善举应该得到报酬。深入追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孔圣人为什么如此倡导?可见孔子考虑的是社会公德,善举应该得到报酬可以鼓勵更多人行善,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三步,浏览选项,标侧重点。依次浏览各项,圈出选项敏感性词语,标注并弄清各选项语意的侧重点。选项A侧重于不计报酬行善,选项B侧重于善举应该得到报酬,选项C侧重于逐利的正当性,选项D侧重于教育方法。
第四步,比对排除,确定答案。勾连材料,寻找选项与材料的对应关联。选项A对应材料的内容是大家对孔子学生行善举收取报酬的批评态度;选项B对应材料的内容是孔子对学生行善举的两种不同态度;选项C对应材料的内容是大家对孔子学生行善举收取报酬的批评态度,孔子却认为做得对;选项D与材料的中心关联不紧。结合前面的思维分析,将四个选项进行仔细比对,确定最合题意的选项。A、C两个选项未从材料的中心出发,违背了提炼语意整体性原则,显得很片面;D选项谈教育学生的方法,未能扣住对善举的态度,且无中生有。而B选项从材料主要陈述对象的角度,提炼出善举应得到报酬,最契合材料的主要意思。确定B选项为答案后,还要再回材料进行检查验证,看其是否契合材料的主要意思,进一步确认答案的准确性。
从考查的结果看,80%左右的学生(笔者以江苏省普通四星高中的答题情况为样本数据)能选出正确选项B,选择错误选项D的学生占15%左右。选择D项的学生脱离了材料对“善举得到报酬”的不同态度这个中心,故而选错。因此,要牢记对于语意的提炼不能违背整体性原则,避免提炼的片面化、绝对化。
记叙性文段提炼语意题还要注意寓言故事型材料,这类材料其含意往往比较隐性,具有较强的隐喻性。提炼语意时要寻找语段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提炼要素,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到人”的联想,追问其真正的本质内涵,准确提炼寓意。以徐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第4题为例:
例3: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一只蝴蝶只顾嬉戏,撞在蛛网上。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能掌握方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炫眼的阳光,使我没能看清蛛网!”
A.不能只埋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
B.沉迷游戏常常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C.外部环境往往会影响事物的命运。
D.遇到问题,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
仔细审读这则蕴含人生哲理的寓言小故事,概括事件:语段涉及的对象有“只顾嬉戏”的蝴蝶和“忙着采蜜”的蜜蜂。它们被缠在蛛网时分别埋怨“讨厌的风”和“炫眼的阳光”。从语段中的两只小动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相关的人生哲理。这则材料借两只昆虫陷入困境的怨天尤人,来表达遇到问题时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能一味强调客观原因而忽视主观原因的人生哲理。A、B两个选项只从材料的一个方面出发,显得片面;C项未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只有D项契合材料的寓意,故选择D项。
三、提炼语意题的备考策略
1.体察感悟,细化类型
“提炼语意”作为《考试说明》的考点之一,近几年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提炼语意。提炼语意的材料类型非常丰富,材料的类型不同,其提炼方法也不一样。需要细化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找出各自的答题要求和技巧,提高应对题型的能力。
对于提炼文字类材料语意题,作答时需仔细体察感悟材料的语言,理清思路。关注标点(分号、冒号、句号),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准确划分层次,辨别主次、舍次取主,聚焦材料的核心,提炼出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比对选项,确定答案。
对于提炼图画徽标类语意题,作答时需着手局部、着眼整体,全面体察感悟材料的各要素。细读漫画标题、画面(人、物、景)、文字等,整体把握画面内容,再联系现实,展开想象,由表及里,揣摩漫画寓意,再根据对漫画的理解和题干的要求,比较选项,选定答案。细读徽标名称、背景、主题、中英文字、艺术化的变体等,把握徽标外形特征,化抽象要素为具体内容,领会徽标的内涵寓意,再根据对徽标的理解和题干的要求,对照选项表述,选定答案。
2.有效训练,锤炼思维
提炼语意题的材料类型有别,训练时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强化对求同思维的有效训练。精准作答提炼语意题,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立本考点的复习模型,不是要固化思维,在实践训练操作中,根据题型的变化,它也是灵活变化的。运用思维导图提炼语意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运用这一手段,进行有效的思维强化训练。通过训练,及时整理,进一步优化解题的思维步骤,锤炼思维的品质,完善思维导图模型,进而提高提炼语意的概括能力。
此外,运用思维导图提炼语意,对于文本阅读中精准作答概括类题型和新材料作文的准确审题立意也有莫大的帮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