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手机”讲评

时间:2024-05-10

王海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手机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手机拉近我们的距离,又疏远了我们的距离。小小手机,承载并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比较有特点的作文题,命题的着力点与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相类。和“车”一样,手机也是现代文明的载体,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立意的焦点,第一句话宏观上陈述了手机的存在价值,第二句话微观上指出手机对生活的影响,第三句话紧承前两句话,阐明“融人”和“改变”乃手机对人类的基本作用方式和影响路径。应该说,这是一则层进式的材料,核心在“融入”和“改变”,这应该是本作文题的题眼。

作文立意可以“融人”或“改变”为圆心,分别以三句话为半径,确立最佳立意,而三句话本身就可以作为基本立意。题目的妙处在最后“小小手机”句,似乎在提醒考生注意通过“以小见大”的构思方式来确立作文的立意构思,换句话说,就是以手机为“小”,小的凭借或言说的载体,窥得其背后的“大”,即深刻的思考,生动的情感和无尽的意趣。

若为记叙类文章,可以“手机”为“线索”,串起有关手机的人事,手机会成为人物关系的矛盾点或突破口,来达到塑造人物,深化人情,烘托主题的目的。可以“手机”为人情或故事的巧合点,通过这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设置,营造一种催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意境。亦可以“手机”为背景,营构情节,编织故事,人物的命运和纠葛着眼于该背景该情境,以此传达个性思考和情感体悟。

亦可为议论类文章,手机呈现出的利与弊,好和坏必然是立意的焦点,如何规避平面化立意论述,口号说教的构思表达是关键。不妨从手机呈现出的正面效应切入,从中审思其不足,体现正中有反,反中有正,正反对比式的思辨论证,反之亦可。不要孤立地呈现并论述手机的某一面,学会在多视角立体式构思论证思路和结构,由一小点做由头,抽丝剖茧,引出关于“手机”认识,切忌贪大,泛泛而谈。而这样一则材料,泛泛而论,平平地述,恰是最大弊病。

学会以小见大式构思立意,是破解该类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

【作文示例】

走失的手机

周婷

一串“嘟嘟嘟……”声,女儿又一次挂了他的电话。

脑门上青筋暴突,他举起这部又老又旧的手机,想往地上摔,又止住了。万一女儿在上课,课后打过来呢?他想着,收起了手机。

他每次都这样,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

坐在床沿上,他回忆与女儿互相写信的那段美好时光。午后的阳光洒满他那爬满了皱纹的脸,沟沟坎坎,像极了五线谱上的曲调,谱写满了幸福。那时女儿在上高中,学校在离家很远的县城里。每个月他最开心的事,便是从邮差手中拿到女儿写的信。这让他踏实,每天心在肚子里,幸福。

聽别人说手机可以让自己随时听到女儿的声音,他心动了。他咬咬牙,从牙缝里扣出钱,托人买了两部同款手机,一部给自己,一部留给女儿。女儿收到他的手机,高兴得要跳起来,说她同学大多数都有,自己早就想要了。开始时,女儿的确经常给他打电话,后就逐渐少了。

他仍然期待女儿的电话,期待听到女儿美妙的声音。有时,他痴想到父亲节那天,女儿用手机给自己唱歌。每想及此,他能笑出声来,乐总会小酌几杯庆祝。

上大学后,女儿像脱了4.的马,每天都忙着在网上聊天、购物,手机早已换了好几茬,最初那部同款手机早就丢了。他仍保留着那部旧手机,女儿的电话铃声,却还没有邮差的敲门声来得勤快。他有点失望。翻看女儿的照片成了他闲暇时唯一的乐趣。

蹲坐在阴凉地,最好有一张蒲席,女儿小时候总喜欢盘坐在上面玩沙包;上初中那会儿,女儿还会拿他骑大马。他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重复地看着女儿那几张照片。

女儿之前不是经常打电话回来吗?大学太忙了,等到闲下来,她自然会打电话的。他在安慰自己,内心仿佛吃了蜜饯似的甜。用功好,对得起自己供她读书。有时,他也会心慌意乱地以为,女儿手机欠费了才打不通,骑好几里的路给她充话费。然后他的手机上会收到两个字的信息——“收到”。就这样,他心里也美着呢!

有一段时间,他忍不住了,还是在较晚的时候给女儿打了电话。虽然女儿告诉他不要随便给她打电话,她可能在上课。听到女儿的声音,他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女儿却没说几句便匆匆挂断,说自己在忙学习,周围同学太吵。

高中时女儿寄回来的信件,他一直好好保藏着。通讯方便了,信遭了冷遇,被遗忘在角落里。最近,他时常翻出来看,夕阳的余晖下,信纸上隽秀的字迹,金光灿灿的,温暖着他发凉的心。

是啊,已然深秋,他的心头不禁弥漫起一阵薄薄的凄凉。

这一次,他鼓起勇气又给女儿打电话,耳畔仍是一串幸福的“嘟嘟嘟”声。

午后的阳光太刺眼了,他的眼中泛着泪水,盯着手心这部老旧的手机,情不自禁地嘀咕:

“这丫头,那部同款手机到底丢哪去了呢?”

[点评]

这是由“手机”引发的故事,展现作为人情至味之父女情的另一面。从书信到手机,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谈话交流从亲密无间到隔阂不断,亲情遭遇困厄,以致手机成了父女之间的情感阻隔。文末“那部同款手机到底丢哪去了呢”句,既是对过去父女那段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失去父女情的反思。文章以小见大,通过“手机”激发的人情冲突,反思了传统与现代通信方式变革对人世情感的强烈冲击。

小灵通的“恳请”

蒋成方

大雨过后,地里泛着一股抑郁的潮气。空气中朦胧着未清扫干净的夜色。

老人跌跌撞撞地从泥泞中走出来了。他枯松皮一般的手,紧握着一部褪色的小灵通。老人时不时地举起小灵通,放在浑浊的眼睛前,后又慢慢地无力放下:

“儿啊,你怎么还不给俺打电话呢?”

伴随着一声叹息,没人回应,行人照常来来往往,只有远处的轰鸣声似乎在回应反应略显迟滞的他。

老人朝前走了走,不经意间来到了一段废弃的铁轨前,陡然想起:儿子会不会从这回来看俺。一声声火车汽笛声,一节节车厢加速,像奔腾的潮水向他涌来。儿子好像在车窗边招手,老人的眼中闪出一丝亮光。蓦地,眼前的一切不见了,只留下一段废弃的铁轨在静默。老人迅速地捧起小灵通,随之眼中的亮光黯淡下来,儿子没来电话。

远远看去,老人手中的小灵通朦胧成一团灰色的烟雾,似乎在振动,又似乎是静音。

老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向人群中走去,行人纷纷避开这位衣衫槛楼的贫寒老者。只有小孩子们肆无忌惮地在他身边绕来绕去。

一个小男孩从身边跑过,老人的眼神为之一亮,又瞬间流溢出无尽的慈爱。这很像他的儿子,不,就是自己的儿子。他腾出一只手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男孩腼腆地向老人笑了笑,甜甜地喊一声:“爷爷!”老人笑了,他想起儿子小时候就是这样可爱,他从口袋里掏出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的糖。小男孩开心地笑了,接着跑开了。

老人一着急:“儿子,别走,等等俺。”

行人纷纷用鄙夷的眼光看他,“老不死的”……老人想用手去抓小男孩,却怎么也抓不着。一位衣着得体的妇人抱起小男孩,嘀咕了几句,把孩子手中的糖扔在了地上,向远处走去。老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认错人了,那是贵妇人家的孩子,忍不住自语道:“怎么可能是我这个穷酸老头的娃娃呢?”

刚要转身,老人想起了“糖”,对,“糖”!他跟跟跄跄地跑过去检“糖”。他的口中默念:“在哪?在哪?这是我儿的糖,我儿的糖……”

不知什么时候,老人的小灵通摔在了地上,紧接着一阵奇怪的铃声响起:“我爸爸xxx,记性不灵通,时常走失,恳请关照……”云云。

老人颤颤巍巍地检起小灵通,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爸——你在哪呢?在哪呢?快告诉我,我过去接你啊!”

电话通了,那头抽泣着,泣不成声。

[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小灵通”铃声这一情节的设置,凸显出作者在行文构思匠心,颇有几分欧·亨利笔法的风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行文不徐不疾,蓄势之笔很到位,从最初“迷路老人”的情节叙写,到后文“失忆老人”的点化之笔,毫无违和感,把父子之间的爱水乳交融,营造出一种别有深致的情意世界。且“小灵通”还有双关之意,足见孩子对父亲的期许和关心。

铁疙瘩的正午阳光

李明道

时值冬日,正午的阳光暖洋洋的。麻婶心里甚为愉悦,在小区的空地上悠闲自在地溜达着。

忽然,邻家传出了一阵训斤声。这不,估计赵武家的孩子小强又是因为玩手机被训了。麻婶急忙赶过去劝。

“整天就知道抱着手机,头也不抬一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赵武家媳妇怒斤道。

麻嬸快步小跑到赵武家媳妇旁边,轻轻把她拉到门外。“哎呦,大妹子,不就是玩个手机,至于吗?”麻婶和气地说。

赵家媳妇见麻婶,便平静了下来,抱怨道:“婶啊,你是不知道啊,小强他一从学校回来就窝在房间,对着那块铁疙瘩,叫他他也不搭理我,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怕是心里受伤了,我可承受不起啊。这一辈子我就生了这么一个儿子,别再让这不近人情的铁疙瘩夺去了,那还了得。反正,我就是不愿看着他贴着那玩意儿!”

连珠炮式地诉完后,赵家媳妇双目湿润,脸色通红。麻婶也理解她的不容易,轻轻揽着她的双肩。这妇人那泪不由得流将下来了。

待赵家媳妇平静些,麻婶到小强房门前,轻敲几下门,附声道:“小强,把门开开,麻婶想和你说两句话。”

话音刚落,旋即门打开了。小强坐在床边上,面带愁云,麻婶静静地在他旁边坐下:“来,不愿和你爸妈说,就跟我说说你咋想的?”

小强也挺懂礼数,不好拒绝,便跟麻婶说了自己的感受,称父母不能理解自己,自己不过想在忙碌的学习后放松一下。你一句我一句,渐渐地,小强也就放弃僵持。

麻婶将小强带来赵家媳妇跟前,说道:“你们俩都没有错,错在手机那铁疙瘩,咱不管它,这不就得了。”母子俩点点头。

麻婶释然地走出赵家门,刚踏入家门,窗前手机就响起来了。麻婶急忙跑过去,张罗了好一阵子,才接通了电话。

这是她孙子给她打过来的,麻婶呆痴地端详着屏幕上孙子的影像,半晌没说一个字,以至另一头孙子都急了:“奶奶,要不说话我就挂了啊!”

麻婶急忙收神,对孙子嘘寒问暖。几分钟后,电话挂断了。她仍不舍地看着那屏幕,自言自语道:“真好,真好,这铁疙瘩真好!”

冬日正午,阳光时而微露隐隐寒气,时而暖薰薰催人发困,就像这块铁疙瘩,挺叫人心烦的。

[点评]

这是一篇以“手机”为背景设置的作文。作者以“麻婶”为人物焦点,构思了两个因手机而起的情节,一个是“赵武家”的“愁”,孩子对“手机”的迷恋,另一个是“麻婶”的“乐”,可以和在外的“孙子”通话。两个情节在“麻婶”的这个焦点的“穿引”之下形成鲜明对照,呈现出关于“手机”价值上两极化的思考。文末意象化的情境描写,将人对“手机”价值困惑鲜明生动地描写了出来。该文最大的特色是小说体,无论语言还是构思,抒情色彩明显。

硬菜也是菜

伍秋畅

现代生活没有手机可是真不行。手机就像一个管道,人仿佛有口气憋在心口,有它一通就好。手机小小身躯,能量巨大,可以让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也可以让人像如有神助的侠客,尽在它的掌握之中。数据时代,手机包罗万象,各种你想都不敢想的事儿都可以在它运筹下完成,只需轻轻划拨,就可以实现。这不免诱惑人产生幻想,隐生依赖之心。手机确是生活的一道硬菜,往往叫人欲罢不能。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低头族”的盛行,他们沉醉于手机这道硬菜的滋味儿。各种公共场所,车站,公园,商场休憩处,即便尘土飞扬的路口,他们也能将“头”低成一道惹人注目的奇观,或在看着视频,听着歌曲,或在和朋友在发着微信,抑或在搜索着关注的某个头条,几乎以全部身心和精神聚焦那一块小小的屏幕。人们讶异于科技的神奇,竟可以在手机那么小的物件里积蓄这么巨大的能量,不断更新人的生活视界和眼光。

当然,如果向提升生活质量和行为习惯的科技“低头”并不羞愧,这些“低头族”们把头低得有理,倘若只是羡慕并依赖手机这道硬菜,则又另当别论了。

手机便利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呈现出不一样的镜像。这是科技专注生活的力量,但由于人的依赖产生的一些问题则有违科技的初衷。很多年轻人迷上手机网络订餐,几步远的距离,也懒得走路;有人手机成瘾,走路、逛街,连上厕所,手机也不离身;还有人手机追剧,忘记了工作,忘记学习,乐此不疲,这些依赖手机的行为几成病态,把科技给予人的方便当作了生活的必然选择,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因之终将沙化,以致人为手机奴隶的资格也或将逐渐失去。

我们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审视人对手机依赖而致的困境。手机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素养,为人在机动时间内提供了可行可控的阅读平台,这也是“低头族”奇观之所以耀眼显目的一个原因。姑且不谈这种方式对视力健康的危害,单就手机阅读内容的碎片化,随意化,难以形成系统,对人思想成长,思维塑造鲜有裨益。人们还因为小屏幕阅读的仓促反应,不能深入揣摩文本,不得不将思考的时空挤压到线下来进行,这难免激起人的思维倦怠和心理焦虑,将身心淹没于茫茫的疲惫中难以自拔。

欧阳子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人往往会缘于对手机科技的喜爱,蒙蔽生命本身的智慧与果敢,对其在细节上可能存在的危害置若罔闻。崇尚科技,仰望科学的魅力星空乃人之常情,不过在依赖、崇拜甚或为之倾倒的同时,保持一双醒目极为重要。穿过手机科技玄妙的便利之门,将可能的风险管控于心,这才可以激发手机这道硬菜在便利生活、改善生存质量上的潜力。

手机终究是道硬菜而非主食,实用才是手机的真正价值,人的思想绝不能为其所困。回归手机的实用价值,复归人的鲜活生命和自由思想,这才是手机造福人类的价值所在,魅力所系。手机并非生命的必需品,思想才是生命的主食。那种指鹿为马,以手机为主食,为生命依赖,无视生命主体的人终将成为手机的家奴,科技的附庸。

所以说,硬菜也是菜,别拿硬菜当主食!

[点评]

这是一篇时评体的议论文,文章以生活中常见的“手机”现象为由头,用“硬菜”正面设“喻”点出手机的正面价值和潜在风险。然后以肯定手机价值为前提,揭示其负面影响,这种欲抑先扬式的论述思路贯穿全篇,使行文结构摇曳生姿,凸顯出了鲜明的思辨性。“我们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审视人对手机依赖而致的困境”句论述犀利,论述自然,逐层揭示文章立意焦点在“迷失”,迷失手机“实用”的真正价值,旗帜鲜明地指出“手机并非生命的必需品,思想才是生命的主食”,别拿“手机”当“主食”!论述语言老道凌厉,构思立意精准,行文泼辣潇洒,确是一篇不错的议论类范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