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灯光”讲评

时间:2024-05-10

许霞

【作文题】

以“灯光”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灯光”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这则命题作文生活气息浓郁,同时又富有象征意味、充满哲思。考生如果就灯光而写灯光,或泛泛而谈灯光的明亮,立意就容易陷于平庸。

一、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灯光”,不是“灯”,也不是“光”。“灯光”必须是叙写故事的出发点或承载主题生发议论的主体,不能被随意边缘化。“灯光”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灯光,也可以虚化成与灯光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联系人与灯光的事、情、理、趣、味、境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构思立意可以先按照由浅人深的顺序来建立有关“灯光”的核心主题同。

首先,灯光是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存在,它是各种灯所散发的光芒,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比如台灯光、路灯光、广告灯光、车灯光等,但是如果全文仅仅是罗列介绍各种灯光或者通篇只写一种灯光,那么行文就显得单薄或立意肤浅。从记叙文的角度而言,如果选择写实体化的“灯光”,最好是从某一灯光作为叙写故事的出发点或行文线索,通过具体的情节讲清楚这种灯光对自己的意义或影响。

其次,灯光可以具有精神层面、抽象的象征意蕴,它可以是具有某种真善美的积极价值属性,为我们带来明亮,启迪智慧,指引前行的人、事、物等。比如亲情的牵挂,友情的温暖,人情的呼唤,等等。从议论文角度而言,生发的议论必须扣住“灯光”的实体属性特征合理联想取譬,化虚为实,从道德、思想、文化、信念、生命等角度去写作。

比如有学生写道:“关于生和死,家里人从不放在嘴上当作大事谈。但我知道,他们心里特别明白生死的规律,特别是对爷爷这样的老人。人活着,灯就亮着。所有人都在害怕死亡,追求生的希望,就像追寻灯光一样。可永恒的生命是不存在的,我们逆着死亡的河流,拼命划向那生命的光,最终还是倒退回黑暗,徒劳……爷爷已经放弃了划行,他任生命的小船漂流,眼睛却依旧朝着灯光的方向……每个人,最后都将成为不系之舟。”再如“这个社会需要道德的灯光照耀众人,重建国民道德”等。

最后,文章也可以反向立意,斑斓的“灯光”也有令人迷离炫目的效果,由此可以批判都市的诱惑、俗世的喧嚣,可以探讨城市对乡村的侵袭,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侵害等,但在批判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灯光的内涵行文。

二、几个问题

1.写作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灯光种类多而杂乱,没有一条主线,没有集中的表达点。

2.材料的核心关键词被边缘化,只由灯光引出行文。比如灯光温暖引出童年的某段回忆,叙写事件中却只字不提灯光了。

3.生拉硬套貼标签,无视灯光的本质特点和象征意味。比如有同学写道“灯光照亮了心扉,子期便是伯牙之灯,伯牙亦是子期之灯”,“林清玄心中燃着一盏禅意之灯”,却没有交代这么说的理由依据。

总之,要写好这个命题作文,既要能集中写具体情境下的“灯光”,又要能紧紧围绕“灯光”的象征意义进行合理的阐发,联系人与灯光的事、情、理、趣、味、境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作文示例】

灯光

陈启源

在以地为席,阖天入眠的时代里,没有灯光重重晃人眼目的冰冷光斑。唯有“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的点点光火,燃其馨香的脂膏,延续着古人千年诗意的生活。

印象中的乌镇,是黄庭坚笔下“花带雨,冰肌香透”,“辘轳声晓,岸柳微凉吹残酒”般动人柔软的吴人梦乡。在夜里,临河高阁的闺房中燃起烛光,红色的灯笼罩为它平添几分妩媚。透过木窗映衬在临街河里,星星点点如夜深千帐灯。不知是哪家公子挑灯夜读求取功名,抑或女子“银烛生花如红豆”的隐隐情思。整个乌镇笼罩在静静柔和的烛光里,多情而诗意。

偶然一次,我趁着暮色来到了乌镇。还没进乌镇,入口两边的树便已经缀满了各式的灯,散发出闪烁的彩色霓虹光芒。里面的宅子多是青瓦木阁,现代化如洪水猛兽般的侵入了,打破了古色古香建筑与文化气息间微妙的平衡。临河两旁的建筑上挂着一串串的红色灯笼,在黑夜的映衬下,散发着一成不变的光。游人如织,人声如沸,鲜红的灯光被衬得愈发热闹、刺眼,倒影在河中的月光也失了色。古时红烛燃烛芯,棉线做的芯子烧到最后只剩下一缕青烟;现在高挂的红灯笼里是永不会熄灭的钨丝,那冰冷刺目的灯光与原本柔情的乌镇格格不入。乌镇不再具有诗意的深浅,在鲜艳的灯光中逐渐迷失。

古人说人生有三喜,其中之一便是洞房花烛夜。烛光是摇摆的,朦胧的,使笼罩的一切有了“琵琶半遮面”的美与诗意。传统山水画讲究留白,让画作留有想象的空间,美也因此变得宽广,言有尽而意无穷了。仿佛古时卷轴,部分地展现内容,使美可以想象,变得深远。烛光总会熄灭,完全裸露在黑暗中的美是现代长明灯光照射下的乌镇永远也达不到的意境。充分地暴露使人一览无遗,缺少了想象的空间,又怎能体味到古人“锦筵红蜡烛,繁红一夜经风雨”的美与诗意?烛光如泪,闺思少女在灯火阑珊处寻他千百度的情思怕是再也遇不到了。那红烛燃尽的漫漫长夜,是留白后更为深处的思念,搅碎,一河星月。烛光本就是诗化的,它的残缺使它多情悲苦,却也诗意缠绵。而那长明的灯光仍麻木冰冷地照亮大地,也只是照亮而已。

“一阵白蘋风,故灭烛,教相就”,烛光的星星点点,我只盼其在丛丛灯光里不灭,不灭……

[点评]

这篇作文生活气息浓郁,同时又富有象征意味、充满哲思。这道作文题人题容易出彩却难。这篇考场作文能脱颖而出,首先因为它跳出了大部分学生讴歌“灯光”的圈子,而是从反向立意,在一片迷离炫目的灯光中去思考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侵害。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选择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印象中乌镇夜晚多情摇曳的烛光。在烛光与现代化灯光的反复对比中,挖掘了更为深广的内容,表达了对传统美与诗意流失的反思与伤痛。此外,文中也进一步阐述了现代的灯光使万物充分暴露无遗,这才缺乏了烛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美,并能联想到画家马一角的留白技巧,其蕴含的无限空间感与想象力才能引发人们对美的深刻思考,逐渐将主旨层层深化。全篇大量古典诗词的引用,映衬了乌镇江南水乡的古典美,营造了诗与美的意境,使文章读来婉约动人,为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