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说文本中“理解重要语句”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时间:2024-05-10

张福圣

一、考点解读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由上可知,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小说中的重要语句主要指以下几种:(1)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一般是指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句。(2)叙述人在描写人或描述环境时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首先要分辨出这些语句属于哪一种,是人物的语言还是叙述者的语言。其次要针对不同类型句子,做出正确的分析。如果是人物的语言,要指出所用修辞(如反语、双关、婉曲等)及其言外之意,并要分析出对表现人物性格或形象的具体作用。如果是叙述者语言,则要明确文章所采用表达技巧,并要做出具体分析。

在考查中,“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词语、句子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分析时注意:(1)留心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本句的结构,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2)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意。(3)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理解把握。一般情况下只需从内容进行分析。如果赋分较高,也可以艺术手法为抓手,具体解读重要语句的含意。

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在理解这些语句的含意时,首先要能把握整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作者的思想脉络,然后把将要理解的句子归到适当的类别中。

答题步骤:把握基本含意,吃透深层意义,联系内容和主旨,指出语句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

二、命题归纳

在近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这样题型。题干中以“理解”“体会”作为检测阅读能力关键词,以“含意”“心理”“感情”作为阅读理解的对象和目标。如:

1.(2015年湖南卷第17题)“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6分)

2.(2014年江西卷第19题)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3.(2014年辽宁卷第11题)小说第7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

4.(2014年天津卷第17题)“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3分)

5.(2014年浙江卷第11题)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6.(2014年重庆卷第14题)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7.(2013重庆卷第14题)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

解答此类题型,要遵循“内切外联”原则。首先要“内切”,要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切割,从而找出关键字或关键词进行解释,其次要“外联”,联系所处语段,对特定语境中重点语句进行适度解读,发现其字面意义、临时意义和“言外之意”。

三、典题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待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朗朗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饭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叽叽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叽叽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哆……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篮,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有删节)

[注]①盌(wan),一种敞口而深的食器。也作“碗”。

1.“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章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有人会捞得的”,“只要不碎就好”,母亲平淡的劝慰的话是在告诫“我”:美好的东西不一定要自己占有,即使失去了,也要以平常心对待。考生还可以根据下文“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来理解,说明母亲的这句很轻的感叹,影响了“我”的一生。

参考答案:①母亲的话含意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对待。②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轻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四、解题指津

在理解这些语句的含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整体把握,体悟主旨。先要对整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作宏观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脉络。

第二步,准确归类,有的放矢。把需要理解的句子归到适当的类别中,针对不同的类别,选用不同的方法。至于重要语句及其解题方法,大致如下表所列。

第三步,规范作答,条分缕析。拟写的答案要有逻辑性。一般是“分总”结构,先解读句子中特殊的关键词,再从整体上解释句子的意义。

理解小说文本中某一语句,一定要结合小说文本特征来解答。如果把小说文本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这些独特的语句,就像一片片缤纷的树叶。要想欣赏“树叶”之美,就先要明晓“树木”特性。真可谓“落叶摇情满江树”。

五、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试题。

女匪

孙方友

(1)民国十几年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她们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2)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文绑”,极少动枪动刀。先派一位精明伶俐的女匪徒,化装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年三月,看熟了道儿,定下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3)这一年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

(4)我愿意长跪在你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的痛苦。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的伤害。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5)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

(6)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我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

(7)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竞也如此知书识礼,文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8)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大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秀丽和端庄。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鬟的女匪正逗着她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女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荡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可万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号,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9)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令我战栗!”

(10)女匪首大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11)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

(12)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

(13)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日!”

(14)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

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身没有养身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作品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第一步,整体把握,体悟主旨。小说主要情节是:女匪首“文绑”陈州首富的独生子——绑架后的孩子不与生母亲近,却对女匪不舍——绑架案的受害者七夫人居然与女匪首之间互生好感——为找回儿子的灵魂,七夫人心甘情愿跟女匪一起走。第二步,准确归类,有的放矢。先“归类”,要判断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者的语言。其次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里的第1句,是在那夫人看到小孩不愿找亲生母亲,而是紧紧搂住女匪的情况下,富人发出的感慨。第2句,是女匪针对富人的感慨提出的看法,显然可以看出孩子会倾向于赋予他更多爱的人,即使是养母。第三步,规范作答,条分缕析。

参考答案:(1)女匪悉心照顾关爱七夫人的孩子,孩子对女匪的依恋胜似母子之情。

(2)生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养母多,孩子自然对生母没有对养母亲。(每点2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