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韦泱
爱乌及屋。因为爱书,就爱上了藏书票。一次,正巧在翻阅上世纪30年代的旧刊《现代》,在第四卷第二期上,忽见有《藏书票之话》一文,便津津有味地读下去,记住了作者叶灵凤的名字。
我对叶灵凤的好感,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因为在他之前,国内还没有人在出版物上撰文,向中国读者介绍过藏书票这一西方“舶来品”。文中说:“一位优秀的藏书票构图家,不仅要注意自己艺术和装饰趣味的充分运用,同时要更注意到怎样表现委托人的人格和个性”,这真是艺术创作的至理名言。他自己设计创作的藏书票“灵凤藏书”,也成了现代藏书票的经典之作,一直为藏书票收藏界所津津乐道。这是他的第一个独一无二之处。
之后,我就开始读叶灵凤写的关于书的各种散文。当在旧书摊遇到他的《读书随笔》时,可谓“一见钟情”,爱不释手,连讨价还价的勇气也消失殆尽了。
《读书随笔》由张静庐主持的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我手头的这本已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复兴一版”,书分两部分,上编为读书随笔,收文四十篇,下编为秋镫琐记,收文十篇。封面设计别具匠心,老宋体的书名下,是红色的作者名,右边一棵简洁的梅树上,亭立着一只红色的小小鸟,整个设计干干净净又醒目悦人。叶灵凤早年毕业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是美术科班出身,据说他对书籍的封面设计十分讲究,他最早出版的几本书,都是自己设计的封面,未知此书的书封是否出自他本人的手笔,但我想,至少体现了他的书封设计理念。
此书开篇是《重读之书》。叶灵凤说:“不要买那只读一遍不能使人重读的书。我们在不十分闲暇的人生忙迫之中,能忙里偷闲,将自己所喜爱的读过的书取出重读一遍,实在是人生中一件愉快的事。”这是他的读书经验之谈,古话所言温故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另一文《被禁的书》中,他写道:“谈及《纪德自传》的英译本在纽约被控,我就想到亥特女士有趣的小著《被禁的书》,这部书内充满了笑话,充满了人类在文化史上所留下的污点。据亥特女士记载,1931年,《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的中译本曾在中国湖南省被禁,理由是‘鸟兽不能作人言,尤其不应人兽不分。不知她所说的是否实在,若然,被人家笑谈我们连寓言和童话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这真比其他社会科学或性科学的著作被禁更可笑了。”我刚写《“爱丽丝”在中国一百年》小文,却不知道还有此等事,读了叶文,也算长了见闻。禁书禁得没有道理,在中外书籍出版史上.还真是不少。
还有《书痴》一文,也有叶灵凤独到的读书经验。他说:“读书是一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以获得,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拈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物,不是读书。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着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不是在藏书。至于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那更是书的敌人了。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他固然重视版本,但不是为了市价,他固然手不释卷,但不是为了学问。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其他还有如《书斋趣味》《旧书店》《藏书票与藏书印》等,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关于书的佳文。
说到叶灵凤,就不能不说他与鲁迅先生的交恶。他因在《穷愁的自传》一文中写道:“起身后,我便将十二枚铜元从旧货摊上买来的一册《呐喊》撕下三面,到露台上去大便。”这就触怒了鲁迅,给了他“流氓画家”的封号。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鲁迅全集》中,对他的注释是“汉奸文人”,尽管80年代的注释已改为“画家、作家”,可叶灵凤自己已看不到了。在《读书随笔》一书中,收有《鲁丧有感》一文,表达了他对鲁迅崇敬的心意。开头写道:“自从在报纸上见到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空漠之感。鲁迅是中国贫弱的出版市场下的一个作家,是一位朴实的文人,是一个始终和黑暗势力搏斗的战士。”这是他对鲁迅的真诚评说。在鲁迅去世十五周年之际,叶灵凤在自己主编的《星岛日报》副刊《星座》上,编出纪念特刊,还把鲁迅风格独特的手迹附在版面上。
叶灵凤(1905-1975)原名叶蕴璞,笔名叶林丰、临风、霜崖等,江苏南京人,在上海读美术专业,可毕业后却没有去吃这行饭。他忽而喜欢写小说,出版小说集《菊子夫人》等。1925年加入了创造社后,主编《洪水》,又与潘汉年合编《幻洲》,同时写作兼做翻译。他这第一本书话集《读书随笔》,内容主要就是关于美术和文学,如《海涅画像的故事》《割耳朵的画家》,以及《作家传记》《歌德的教训》等。可以说,这种后来被唐瞍称之为书话的文体,叶灵凤涉足较早,也是一位前辈,他写作此类文章,总数约在百万言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的三卷本《读书随笔》,除了早年在上海出版的《读书随笔》,包括历年在香港出版的《文藝随笔》《北窗读书录》《霜红室随笔》《晚晴杂记》《香港书录》《书鱼闲话》等悉数收入。
抗战中他参加《救亡日报》工作,战火纷燃,他随报社撤往广州,广州沦陷后,他退往香港,并终老于斯。在香港,他长期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直到他正式退休。这张具有百年历史的副刊也因后继无人,寿终正寝。这是他第二个独一无二之处。
叶灵凤第三个独一无二之处,是对香港历史的熟悉,他是香港地方史专家,所写文史小品无人能及,最著名的是1956年出版的《香港方物志》。在香港,他收集地方史料之勤,已无出左右。一本嘉庆年间的古籍《新安县志》(涉及今香港和深圳),属海内外地方志孤本,根据他的遗嘱,捐献给了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他藏书宏富,却只称自己是一个“爱书家”。这样的“爱书家”,已属凤毛麟角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