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王琨
本报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全十卷)近日限量首发。
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不管是从纵向的时间脉络,还是横向的专题收藏来看,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为同行业之翘楚,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是一个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文献宝库,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文献挖掘和专题研究。从内容上看,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涵盖了大量重要的名山大川;从载体形态来看,包含长卷、竖轴及册页等多种形式;从文本形态来看,包含了绘本、刻本、拓本等等;从作者身份上看,包括了宫廷画师、文人艺匠和民间画工等;从地图绘制方法上,既有工笔界画,也有渲染写意画,分景图与全景画皆备。这些舆图因其形制特异,保存和传承比书籍更为不易,因此传世的古代地图十分难得。
《集成》按主题分类编纂,分为川图卷、山图卷和名胜卷。其中川图卷包括长江、黄河、运河、湖泊及其他川图,共计25种31幅册;山图卷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及其他山岳为主,共计27种29幅册;名胜卷收录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共计22种40幅册。
全书收录舆图的时间跨度上起金代,下迄民国,每种类型下均按照绘制年代或地图表现的年代进行排序。这些舆图与我们今天的地图在功能性上并不完全相同,它们不仅是地图,有的甚至还兼具了考证、纪实等功能。比如《山东黄河全图》记录了清代的一次黄河改道。清朝咸丰五年(1855)以前,黄河过河南,经山东曹县、单县,沿江苏北部运行,最后从江苏响水县云梯关人海。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后,黄河改道。然而清政府忙着镇压起义,无暇顾及水患。直到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才统一筑堤,今天的黄河下游河道才最终形成。这幅與图绘制的,就是这次改道。又如《蓟门汤泉全图》,记录了由名将戚继光重新修建的蓟门汤泉景象和修建过程。隆庆元年(1567),明朝廷急调戚继光镇守蓟州、昌平、保定三镇。他看到昔日刻石如林的汤泉胜地废圮殆尽,为保戍边将士的健康,便动员兵役,集资修葺了汤泉胜地,并亲自撰写了与《蓟门汤泉全图》一同刻在碑上的《蓟门汤泉记》。
该书装帧面貌丰富,书中收入了采用卷轴装、经折装、册页装、书籍装等装帧形式的舆图,以及采用了如羊皮、纱等少见材质的舆图,对研究艺术、舆图的学者和爱好者,都是一次集成式的梳理。同时绘制形式多样,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中,囊括了尽可能多的样式。比如采用线描、彩绘、水墨、描金等手法绘制的舆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也是一套珍贵的、具有收藏價值的艺术品。相比《四库全书》等广为人知的大部头珍藏版古籍,这套书在内容上更新奇也更小众,作为一套最新研究成果,在兼具艺术性的同时,其学术价值也不可估量。该书不是简单对各件舆图进行影印,而是首次大规模以山川名胜舆图为研究视角进行整理研究,是该领域的最新一线学术研究成果,也是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资料库集结性的重大出版项目。
该项目力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舆图研究领域权威专家李孝聪担任主编,由李孝聪教授与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领导班子集体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949年以前编制的近8000种中文地图中,最终选定了现在书中的这74种最具版本、艺术、史料价值的珍贵代表性舆图。
这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的出版,将会使更多人关注、了解中国传统山川名胜舆图,回顾和领略山川名胜舆图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与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