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十三五”期间,上海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主要亮点有:完成了馆藏古籍普查工作,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古籍善本,补充了馆藏,完成了本馆古籍登记目录的编制,现已交付出版;古籍修复工作成绩显著,修复数量名列国内前茅,与上海三所高校、中专,建立了校馆合作教学,培养修复人才;古籍展览机制日益完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上海图书馆在“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古籍类的文献大型年度精品展览4个,特展6个);古籍数字化持续推进,完成家谱、地方志、碑帖、尺牍等文献扫描306万拍,在互联网上公开古籍达8000余种;在做好基础整理的同时,古籍的研究和整理出版成果持续不断,申报成功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结项,参与的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个已结项、一个在研中,出版了自主编纂的馆藏古籍文献近千册,馆员个人著作10余种;同时,馆藏古籍资源建设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以家谱为例,共采购和接受捐赠达9811余种,65574余册,上海图书馆还派员赴美,接受了翁同龢后人翁万戈捐赠的一批珍贵文献与手稿;在古籍保护宣传方面,开创了媒体多元、报道深入、传播持续的新景象,重要影响的报道曾有上海电视台“看看新闻”频道直播8小时、“诗书画”节目连播10天的“古籍今读”专题节目,本馆古籍修复被多次拍摄了专题片,多位员工成为图书馆的“网红”人物。这五年的报道量之大前所未有,提高了社会对古籍保护事业的关注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认为,上海图书馆开展的这些工作与人民群众和专业读者对古籍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差距,我们在新阶段还须有新作为。
上海图书馆在“十四五”期间的古籍保护工作,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为指导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的要求,主要在以下十个方面重点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第一,以国家重大社科基金课题《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目录的编纂》和《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两个项目为抓手,加强家谱和西文古籍的研究工作,完成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以此带动整个馆藏古籍的整理和研究。
第二,开展《上海图書馆藏古籍善本书志》的编撰工作。五年内完成馆藏2.3万种、近20万册古籍善本的专项整理研究,编篡一部完整、准确的馆藏古籍善本目录著作。
第三,加强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深化。深入做好国家古籍修复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传习所的相关工作,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与模式,在现有两项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建设,总结文献修复与碑刻技术,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第四,加强古籍保护的展览工作,以常设展、年度展、特展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向各界推出具有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古籍展览。2021年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首次设立上海图书馆典籍精品常设展;在家谱主题馆每年推出四个展览。
第五,加强古籍知识与保护成果的社会化宣传,向公众普及和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利用社会各类平台,联合媒体开展馆藏古籍的报道与宣传,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走向社会,通过现场演示、公开课等形式,拉近古籍与公众的距离,让古籍保护的成果活起来。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和完善现已在“哔哩哔哩”开播的线上讲座“观止讲堂”,精心策划本馆专业人员向公众介绍古籍的相关知识,并出版《观止讲堂丛书》。
第六,加强馆藏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一是按计划继续推进馆藏古籍的数字化扫描,加大数字化成果在图书馆局域网的开放数量。二是继续与出版社的合作,将馆藏古籍化一为百,陆续推出馆藏文献的整理成果,为学界提供资料。计划中的项目有“上海图书馆藏稿本丛刊”“上海图书馆藏善本古籍集成”“上海图书馆藏珍稀家谱丛刊”“翰墨瑰宝”碑帖丛刊等的出版。
第七,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专家的合作,开展馆藏古籍的专题研究,共同开发馆藏古籍资源,完成相关研究课题,探索古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第八,进一步完善馆藏古籍的典藏与管理,不断改善馆藏古籍的收藏条件,加强以专业技术为指导的古籍收藏工作。加强馆藏古籍专业保护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古籍保护专业设施与设备的建设。
第九,提升古籍阅览服务的文献提供能力,创新服务形式,完善远程与现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构建自购、自建、自组的古籍数字资源与实物古籍一体化的古籍资源体系,加强数字人文技术在古籍服务中的运用,建设历史文献数字平台,全面优化古籍阅览服务。
第十,促进馆藏古籍的创新性转化,深入开展古籍内涵与形式的的衍生性研究,开发基于馆藏文献的文创产品,不断探索社会化合作的模式,打造具有图书馆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