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食育活动点亮童年的小桔灯

时间:2024-05-10

黑龙江省黑河市教育幼儿园 黄晓敏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和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食物是幼儿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和享用的,食物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获得有关饮食的正确信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开展食育活动正是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通过“自主操作”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听、尝、闻、摸、做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操作、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日常生活中的“食育”

“以启童稚”,“食育”应从儿童抓起,以启发的形式让儿童明悉日常所食之物,并知晓其基本营养。食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其养成正确饮食习惯,获取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饮食方面的独到见解,以科学指引手段达到合理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现在大多数幼儿在饮食方面以精细食物为主,爱吃肉类、油炸类食物,不爱吃粗粮,从而导致孩子养成了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在活动《爱吃粗粮的果果》中,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粗粮,并在自主探究粗粮的过程中,知道粗粮含有丰富的营养,有益于身体健康,从而爱上粗粮。

食育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展,每个阶段体现不同的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寻找生活中的粗粮

活动前,教师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和孩子互动,请家长带孩子在家里和超市中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粗粮”,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粗粮带到班级里,并开展了分组活动——什么是粗粮、认识粗粮、粗粮分类等。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了解的粗粮,通过分享可以加深对粗粮的认识,以及自己喜欢的粗粮是什么,把它的美味之处分享给同伴。

第二阶段:我爱吃粗粮

通过活动前调查发现我们很少会吃粗粮,但粗粮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活动中,结合前期经验发现了米的不同形态,比如我们常见的玉米,它可以变成玉米碴、玉米面,于是就有孩子问:“这是同一种食物吗?”于是教师就此问题生成了“玉米大变身”的活动。

教师结合这一主题,带领孩子们制作玉米饼、玉米粥等,孩子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它的制作方法。有了前期的经验了解,孩子们做起玉米饼和玉米粥更是得心应手了。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孩子和面,有的孩子做饼,有的孩子烙饼,不一会玉米饼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熬玉米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搅拌不及时就容易结疙瘩,两组幼儿不断尝试,经过几次失败后,最后发现冷水放玉米面,边加热边搅拌不容易结疙瘩。经验是需要不断尝试和慢慢积累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食物便格外的美味。活动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发现和成果,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与感受。

第三阶段:健康饮食我知道

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烹调方式不正确也会变成不健康的食物。活动前,我们一起了解不健康的食物如爆米花、薯条等。活动中,结合图片说一说哪些是健康的烹调方式,从而了解蒸、煮、水煎等烹调方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最有益。

在“动手制作粗粮美食”的活动中,我们制作了美味的窝窝头,这一平时不受孩子们欢迎的粗粮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尝试,不断探索,用电子秤称量玉米面、糖,用量杯量牛奶、水,然后放到盆里进行搅拌、揉面、制作窝窝头。为了更有食欲,我们还在每个窝窝头上面放了葡萄干。做好后放在蒸锅里面蒸,随着渐渐飘出来的香味儿孩子们都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盯着蒸锅,还不停地咽着口水。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样子,真是被这道风景吸引住了。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金黄的窝窝头出锅了,带着甜甜的玉米和葡萄干的香味,我将窝窝头分成了小块,每个孩子一块,大家一起分享美味的食物,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后,师生一起分享制作窝窝头的喜悦,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感受与经验,还说出了如何与同伴合作。在活动后延伸到亲子活动,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引导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找、看、摸、做、食感知粗粮的特征与美味,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全家吃粗粮的好习惯。

二、传统节日中的“食育”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开发不同节日的潜在资源,配以适当有效的活动形式,并与家长积极协同,孩子们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了解节日、节气的由来与习俗,感受节日氛围,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活动,让孩子从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听一听、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等多种活动方式了解节日节气的起源、习俗、食俗,在通俗易懂的食育中,感受健康生活带来的快乐,从小树立以健康为本的生活理念,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魅力。

中秋节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会准备一场月饼盛宴,满足每个孩子的小心愿。

活动一:《我们的中秋节》

第一阶段: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

活动前,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知道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秋节这一天,每一个炎黄子孙,不论身在何地,都要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共享天伦之乐。时至今日,中秋节代表的是亲情,是团圆,是吉祥,是祝愿。活动中,幼儿时刻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氛,了解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节日由来、习俗,以及传统节日中代代传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让这种文明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

活动后,延伸到晨间、离园谈话活动时的分享环节或亲子互动环节,有效培养分享表达能力。

第二阶段:制作美味的月饼

活动前,师生一起了解月饼的种类、面料、馅料、图案、制作方法等。知道了冰皮的月饼皮是用糯米粉制作的,可以直接食用,油面皮是用油和的面,需要经过烘烤才能够食用的。馅料的种类更是繁多,师生共同了解了月饼馅,有五仁的、哈密瓜的、豆沙的、枣泥的;还认识了压花器,有大有小,图案各异,接下来我们准备开始制作月饼了。

活动中,我们自主选择面团、馅料、月饼模具,然后开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幼儿用力地拍打面团、有的幼儿想要将馅料包住、有的幼儿则在研究如何脱模……一片热闹的景象尽现眼前。不一会儿就听到此起彼伏的求助声:“老师我包不上”“老师我的面坏了”“老师我的月饼粘在模具上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块块可爱的月饼诞生啦,冰皮的正在等待我们的享用,油皮的正在等待进入烤箱。

在制作过程中师生合作互助,讨论工具使用的方法、图案的选择,了解制作月饼的过程、步骤,体验做月饼的乐趣,感受与同伴互助的快乐。整个过程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合作互助能力、探究能力、认知能力。活动后,我们一起整理物品,品尝美味的月饼,分享月饼的制作方法和自己发现的小妙招,体验与同伴分享的乐趣,享受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三阶段:亲子互动——制作月饼

亲子互动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需要互相交流,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需要交流,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维持增进彼此的情感。

活动前,鼓励家长与幼儿交流沟通,聊一聊中秋节,感受“团圆”的意境。然后确定月饼面料(冰皮、油面皮)与馅料。

活动中,引导家长与幼儿合作互助,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在合作互助中提升幼儿的自主性与成就感,记录亲子互动的精彩瞬间。

活动后,引导幼儿大胆分享亲子合作的感受,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亲手制作的月饼,增进亲子情感。

活动二:《美味的饺子》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有的文化遗产,是影响千家万户衣食住行的特殊习惯。开展节气习俗的食育活动,了解节气的特点和对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二十四节气“冬至”设计系列活动《美味的饺子》。

第一阶段:了解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活动前,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冬至的习俗有很多,祭祖、吃水饺、九九消寒、吃馄饨、喝羊肉汤、吃汤圆、吃赤豆糯米饭等,其中北方最常见的习俗是“吃水饺”。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的故事而来。

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来表达自己对冬至的理解。幼儿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了解饺子的多种制作方法和我们经常吃的饺子的包法。说一说你见过的饺子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吃什么馅的饺子等。画一画我心目中的饺子,感受饺子对我们中国人的意义,知道饺子有财源滚滚、合家团圆的寓意。

活动后,在区域中,与同伴分享自己了解的冬至,说一说我们的冬至小愿望等。

第二阶段:制作美味的水饺

中国传统的冬至文化包含着感恩等吉祥的祝福,开展冬至系列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前,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做一做、尝一尝、画一画等活动形式,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感受到了自己动手操作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们自主选择小组进行剁馅、和面、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一片火热的劳动场面尽现眼前。孩子们自由分工、合作互助,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最后,在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可爱的小饺子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品尝着自己包的饺子,都赞不绝口。

活动后,我们从多角度了解冬至,分享品尝自己包的美味水饺的感受,讲述水饺里面的故事,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第三阶段:亲子活动——包饺子

有效的家园共育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活动前,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节气、时令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了解冬至习俗。

活动中,亲子互动洗菜、剁馅、和面、包饺子,鼓励幼儿与家长创新活动,比如不同颜色的饺子皮,寓意着吉祥与祝福等。有的包了白绿相间的“摆财饺子”,有的包了白粉相间的“富贵牡丹饺子”,有的包了彩色的“七彩饺子”,每一种饺子都包含着美好的向往与寓意。最后,鼓励幼儿大胆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培养成就感与胜任感。

活动后,亲子共同品尝美味的水饺,同时了解基本的餐桌礼仪,如: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要坐端正、不可玩弄餐具、大声喧哗、口中没有食物方可说话等,感受传统文化蕴意,增进亲子间情感。

三、世界饮食中的“食育”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的西方饮食也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比如:汉堡、三明治、寿司、蛋挞等。

根据国外饮食特点,结合小厨房活动,开展了系列活动《舌尖上的美味》,通过活动了解国外一些地区的饮食文化。

活动一:《美味的三明治》

三明治是孩子们喜爱的食物之一。活动前,通过视频了解三明治起源于英国,是将蔬菜、肉类、蛋类夹在面包里面的一种方便快捷的食物,深受西方人的喜爱。

活动中,我们自己动手选择食材,并一层一层地摆放好,然后切开。面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孩子们总是不能平静,有几个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制作起来。只见悠悠取了三片切片面包、生菜、火腿片、黄瓜片、沙拉酱、番茄酱,一层一层地小心翼翼地做着,不时的还帮助旁边的彭彭。

活动后,我们一起品尝美味的三明治,悠悠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制作方法,可以看出,在自己胜任的事情上,她是自信满满的。最后,我们共同整理,清洗餐具,擦拭桌子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服务意识。

活动二:《美味的寿司》

寿司也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食物,活动前,通过视频了解寿司是起源于中国后汉年代,公元700 年传入日本,后来在日本广为流传,当时的配料用上了各种剌身,并名为“江户散鮨”亦称“握鮨”,即是现今最受欢迎的寿司。其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活动中,我们一起了解寿司的制作方法与要领,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黄瓜条、火腿肠、胡萝卜、鸡蛋饼、肉松等。卷是制作寿司的关键,我们必须紧紧的卷起来,否则会散开。

孩子开始用寿司卷帘练习卷的动作,先放紫菜,后铺上米饭,摆好自己喜欢的配料,小心翼翼地卷了起来。这个看似容易的动作,操作起来却是难度颇高。就这样在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条条寿司制作完成了。切寿司也是需要技巧的,要轻一些来回切,这样不容易散或裂开。在掌握了要领后,孩子们尝试自己切寿司,也许是刀不够锋利,也许是手法不够娴熟,导致切片寿司不那么完美,但丝毫不影响品尝的美味心情。

活动后,师生一起品尝美味的寿司,和同伴分享对方的寿司,说一说各自的感受。最后,大家一起整理餐具。

可将活动延伸到家庭,进行亲子互动,鼓励孩子回家跟爸爸妈妈分享寿司的制作方法,尝试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寿司,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增进亲子情感。

我园的食育活动从孩子的生活出发,让孩子参与和体验一切与食物有关的活动,去体会和感受食物的奇妙之处,从而重视和珍惜食物。教育就是与美相遇,让食育走进教育的视野,它将开启孩子的一扇窗,点亮孩子心中的小桔灯。在自主选择操作过程中,从食知、食趣、食操、食礼四方面进行引导,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主性、操作性、社会性,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食育活动渗入到每个孩子的生活中,像一盏小桔灯一样,照亮孩子童年的梦,点亮孩子未来的希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