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邱子坤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学习的价值,使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体验。分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为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分层教学恰好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设置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同时在课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析综合能力;课文分段;教学评价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智力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这就限制了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不利于多种类型人才的培养。要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改变“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出发,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如何通过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呢?
一、尊重差异,学生分层
每个小学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同的,无形中他们已经在习惯、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差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就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一点一滴,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需求和兴趣,用心帮助学生,为学生铺设一层又一层通向成功的阶梯。为了准确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设置合理的学生分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将所有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做出合理调整,做到因时、因人而宜。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组,为每组的学生安排好对子,再编排好小组,尽可能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相当。
二、因材施教,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想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它是设置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课教授之前,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情况完成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分层教学,必须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可调整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科学地制订合理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a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谈自身见解、发表自身看法、联系生活实践的能力;要求b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内容,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即可;对于c层学生来说,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知识点,能弄懂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就可以。这样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能够引导每个学生朝着一定的目标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以生为本,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的分层是日常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性和综合能力的展示。笔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的弹性教学模式。并且,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笔者会将难度稍大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引导c层学生作答,而难度适中的问题就让给b层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当然,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作答的时候,教师会给予恰当的引导,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四、树立信心,评价分层
评价的分层是分层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模式,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够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对c层的学生采取表扬的模式,挖掘c层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每一点进步,从而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信心;对b层学生会采取鼓励的评价方式,既要帮助b层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对a层学生采取竞争性的评价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让学生更加谦虚和谨慎,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创造意识和综合素养。
五、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阅读教学中常常要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段就是把课文按其逻辑结构划分成几部分,抓住各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段落大意,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对课文内容便可得到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理解课文,发展分析综合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分段的具体方法,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按空间位置变换分等进行分析综合。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必须把它与理解课文的特点联系起来。但有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常常忽略了课文的特点,不能灵活加以利用。如学生学会了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一遇到任何课文都想按事情发展这个顺序来分,便会出错。一种分段方法的提出,不要急于定型化,而是要具體体会,从而逐步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的、能够指导一般的有效方法。拿按事情发展顺序分的方法来说,教师可以先以《今天我喂鸡》为例,向学生提出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这篇课文内容简单而具体,学生容易理解,比较顺利地完成。此时学生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的体会,是紧紧依附在具体的喂鸡这件事的发展过程中的,还不能抽象出来。在学《火烧赤壁》时,教师用这件比较曲折的事情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体会到这件事的发展变化可不像《今天我喂鸡》中那样简单,需要从曹操与孙权、刘备几方面利害冲突、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诸方面来考虑。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体会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让学生懂得事情发展的顺序是复杂的,各方面都要照顾到。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也就能领会该怎样分析综合了。再用别的课文来训练,分析综合的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六、整体理解,分析综合
不少学生在分段时,连课文还没从头至尾读一遍就划分段落,由于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只能从文字表面来考虑怎么把课文分割成几部分。有的学生无论遇到那篇课文,一律分三段,即开头、内容和结尾。有的学生把相连的几个短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遇到长的单分一段。由于脱离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分段时常出现错误。针对这样一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和思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首先,教师可以以课文中的自然段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弄清句与句的联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一个个自然段联系起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整体的了解后再分段,便可以从段与段、段与篇的联系中展开思想,从课文整体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从整体——部分——整体逐步的分析综合过程。
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怎样分析综合的认识,用积极的认识推动学生自觉地按正确的方法读书和思考。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安排好教学过程,使学生在逐句、逐段认真理解课文上下功夫,注意指导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作为分段的基础。当学生感到分段顺利些了、比较会思考了的时候,再启发他们联系以往分段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让他们懂得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实质上是怎样全面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
总之,分层教学与课文分段分析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寻求最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在情感和学习上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设置合理的小组,因材施教,明确教学目标的分层,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过程的分层。当然,教师也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丰富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步东.实施分层分组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
[2]邬栋娴.网络平台支持的微课分层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8,(3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