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左会明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习写作技巧,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培养农村学生作文能力应从兴趣、环境方面入手,从阅读、观察等方面培养,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使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平时积极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兴趣;生活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习作课堂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参考书和课外阅读物有限;学生视野窄,接触事物少,从而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培养农村学生作文能力应从兴趣、环境方面入手,从阅读、观察等方面培养,转变教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对农村学生来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农村的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广阔的田野,风俗人情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亲自接触的人,点点滴滴积累起来,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愿意动笔,愿意把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对作文课产生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想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记录下来,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让学生对所写的作文感兴趣,写什么内容,找到落笔点,让学生从“不会写”的状态变成“我想写”。除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训练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虎头蛇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农村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的素材很广泛,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农村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作文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是作文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不要在习作指导中掺杂自己太多的思想感情,而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习作范围中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出来,把对谁最想说的话说出来,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中也会激发起习作的欲望。
三、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互相渗透的,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写读书心得等。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讲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讲读书的感受等。学生若对读过的故事中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对这些材料就能运用自如。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想写作文表达思想和见解,这是良好的开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习写作技巧,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在教学中,必须加强阅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到写作时就可以把记住的好词佳句应用到作文中。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才能用丰富的语言和优美的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生动地表达出来。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这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通过阅读学习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要使作文言之有物,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平时必须注意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处处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或事,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明辨是非,善于发现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生活不单是写作的源头,还是写作的归宿。进一步说,写作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叶圣陶说的:“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准备。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为生活服务。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并能透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生活深刻的本质。
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能力,而教师常常忽视培养学生观察力这项工作。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年级的高低、年龄的大小、智力的差异、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并使其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农村学生的生活不如城市学生那么见多识广,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农村特点,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美好的事物。如在农村可以观察四季的景色,家中饲养的家禽的生活习性,田间的庄稼,参加的农活,还有田野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淳朴善良的农民等。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留守儿童比较多,又大多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他们虽然年纪大了,行动很不方便,但是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照顾还是无微不至的。有些家庭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或国家的照顾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这些事物作为习作的素材,完全可以使作文琯得有血有肉,言之有物。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教师坚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平时积极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并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留心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记录身边人和事。只要这些都做到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正亮.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2012(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