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郭鑫
[摘要]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实践,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鉴于现有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可以采用倒推的方法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并对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进行实践。目前,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市场;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数学生就业后没有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也暴露了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本文结合哈尔滨广厦学院近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对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确立符合三表院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一、目前计算机人才需求状况
据国研网资料显示,中国IT人才年缺口100万。目前,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在专业人才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比例为1∶5∶2.5,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由此可见,我们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业内专家预计,在未来5到10年中,我国社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数字还将继续增大。对企业走访得知,企业招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以降低再培养成本。对新员工的培训调查显示,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企业占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的为0,这反映出现代企业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鉴于现有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可以采用倒推的方法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现有的校企合作几乎是平行式的,只是形式的合作而已。2012年开始,哈尔滨广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由企业派专人参与制定,并且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达到了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本方式,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哈尔滨广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倒推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所有专业教师与企业项目经理进行交流分享,充分了解当前所需的计算机人才技能及主流技术所需的课程,从企业拿到第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总之,企业需要什么方向人才就按什么方向培养人才,人才培养需要什么课程就设置什么课程。2012级学生开始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5+1.5),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两年半在学校夯实专业基础,一年半在企业进行项目培训及实践,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进而实现优质就业。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在知识结构上,要使课程设置面向市场经济,不断更新原有的基础理论课程,及时淘汰其中陈旧过时的知识,适时开设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遵循有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学校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确定了职业定向模块及该模块应具备的专门技能和知识,设计了通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并将所需培养的职业能力拆分到各门课程之中。
第一部分,通识课程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基础教学新体系。课程力图引导学生从教育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第二部分,对于三表本科的学生来讲,专业技能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模块所开的课程以传统7门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编译原理、操作系统)为主线,以技术开发类课程JAVA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其他课程为辅,在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时突出专业方向。例如:JAVA方向课程有JAVA基础、JAVA高级编程、JSP、数据库原理、Oracle数据库开发与实践等相关课程;软件测试技术与质量管理方向课程有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等相关课程。确定职业定向模块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项目实战、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使学生达到胜任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方面,主要体现的是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项目的设计规模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结构由单一到综合。
校内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本系所有语言类课程均实现机考,如C语言、JAVA语言等。不能实现机考的课程教师会根据课程性质调整考核方式,例如:Oracle数据库开发与实践课程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考核,第一节课教师会落实本门课程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学习,最终完成项目报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机考和项目形式的考核课程约占总专业课程数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为集中实践,第二至第五学期都各安排一门课程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由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内容完全由企业导师制定。每门课程设计都要填写实验教学授课计划,根据计划企业导师要进入学院授课一周,校内教师要辅助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校外实践在五家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全部都是哈尔滨知名的软件公司。校外实践涉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内容、安全等方面。为避免出现问题,每年都要进行学生反馈,毕业生在离校时本系主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对教学及实践过程提出意见,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学校再与教师、企业主管进行研讨,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实习实训方案。校外实践从第六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企业进行综合实训,实训完成后要进行专业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分为JAVA软件开发方向、软件测试技术与质量管理方向等)。学生选定方向后再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合格才能进入实习和就业阶段。整个过程哈尔滨广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将有实习实训教师全程跟踪记录,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给予辅导,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有项目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与人合作和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根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分析市场需求,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设计力求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颖.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电子世界,2013(24).
[2]唐金鹏.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07).
[3]李波.辅导员培养计划之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6).
(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401074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