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姜滨滨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重要转折点。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中,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原因,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脱节等现象严重,无视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些儿童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农村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学校教师应找出适合的方案与对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农村幼儿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标准。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一、培养农村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农村儿童生活环境比较单一,教育者需要帮助儿童拓宽视野、丰富生活。如教师可以带他们到附近的部队、企业、市场等处去参观,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通过阅读书籍和视听文化,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与自然世界中的事物。农村儿童优于生活在城市楼群单元里的儿童的是:他们有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活动的天地,他们可以一同在田野里游戏,在山坡上奔跑,在小溪边嬉戏,一同相伴劳动。教师要鼓励他们多交往,扩大交往范围,指导他们在交往中发展社会感情,关心理解他人,使农村儿童能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体验社会情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适应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一过程。
二、明确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合理施教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学具的运用和教学环境的布置都应当体现过渡的精神,如增加活动课程,把体育锻炼、兴趣活动等列入课表;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具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增加带游戏性质动手动脑的当堂练习;减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增加包括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形式;注意环境布置的教育性等。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培养儿童的多项能力,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从而使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三、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宗旨
1.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模式,增加男性幼儿教师,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与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幼儿园发展的长期目标。
3.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状况。在幼儿入小学初期,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保持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幼儿园可开设一些接近于小学的拼音认识、口语表达和数学内容等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加强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常规,加强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在时间上,可根据幼儿兴趣转移快、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逐渐加长时间,从时间上慢慢向小学靠拢。
四、加大幼小阶段的沟通与交流
学校可组织低段教师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习惯与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上做到真正的幼小衔接。还可以组织学龄前儿童与低年级学生一起活动,让低年级的小哥哥、小姐姐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感受学习的快乐,减轻入学压力,让幼儿从自身想成为一名小学生。低段教师可与幼儿教师探讨怎样把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游戏教学,把儿童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小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主动学习,使幼儿度过不适应期,更加大了低段教师与幼儿教师的沟通。
五、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1.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作为农村学生的家长,自身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像他们一样,同时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幼儿更合适。他们希望幼儿过早地学习小学知识,这给幼小衔接工作带来了压力,因此,幼儿园要切实做好家长工作,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2.调整好幼儿的生活规律
家村家长大多以务农为主,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我们要帮助家长调整好幼儿的作息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至少要保证幼儿10小时的充足睡眠,还要保证有50分钟的午睡时间。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从而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家长接受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孩子,提高农村家长的自身利素质。教育部门应向家长广泛宣传幼儿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早期幼儿教育的正确内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农村学校教师只有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发,按照农村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计划,扎实地开展好衔接工作,才能使“准小学生”轻松自如地度过这一重要的转折期,才能完成农村学校幼小衔接的真正使命。
(责任编辑 史玉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