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既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设置情感教育情境、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等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的实效,还能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因素;学生心理;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全员德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实施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上和情感培养上,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细微的眼神都能感染到学生,引导学生持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情感教育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情感教育下师生和谐共生,平等相处,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能集中精力,发散自己的思维,使教与学达到融合统一。情感教育更能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统一,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交流,注重教师的引导、诱导、合作,师生合作潜移默化。
那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的实效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情感因素
小学高年级语文很多课文情感因素丰富多彩,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资源,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这些资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不用再挖空心思编造一些所谓的“情感谎言”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找相关文本。这些资源一旦被发掘并充分利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关于《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为了渗透情感教育,我特意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我让学生先找到文中的两位母亲(生母与祖国母亲)及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接着,再让学生归纳作者与两位母亲之间的关系,尽管作者与生母相处时间十分有限,但母子连心,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却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尤其是母亲的离世,作为儿子而没有在身边尽忠尽孝,让作者感到深深的愧疚、留下人生的遗憾,思母之情自然跃然纸上。随后,我有意让学生谈一谈、议一议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自己母亲的,结果不少学生难以启齿,也深感愧疚,这就启迪了学生充分认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哲理,这也是言辞说教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由此及彼,作为海外游子,长期离开自己祖国的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敬意与思念油然而生,学生对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也就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置情感教育情境
尽管小学生思想十分单纯,但好玩好动好奇,活泼天真,学习期望值高,情感可塑性强。因此,除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还需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心理接受的程度,精心设置情感教育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情感教育,积极体验情境,从中获得感悟、感染,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进而实现知行统一。
例如关于《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其中詹天佑在修建铁路时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如山势高、岩层厚、山顶渗水、隧道泥浆、隧道过长等等,这些困难,如果仅靠学生的阅读是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受到的情感教育也是微乎其微的。为了突出情感教育,为了凸显修建铁路遇到的重重困难,我特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电影《詹天佑》修建铁路遇到的困难片段让学生观看,严酷的画面冲击着学生眼睛,紧张的声音刺激着学生的耳鼓,严寒饥饿的环境感染着学生的心灵。播完视频,我让学生说一说电影中詹天佑修建铁路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他是如何克服的。这样,通过设置情感教育情境,不怕困难、排除万难、不服输、不放弃、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爱国之心、敬仰之情全汇集在学生的心里。
再如《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在讲到作者长期离开祖国而对祖国的思念时,可以播放电影《钱学森》回国遇阻的片段,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钱学森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面临被害危险,义无反顾地要求回到新中国。”通过讨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肯定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设置情感教育情境的目的是为情感教育渗透教学服务的,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情境、感悟情境,从情境教学中得到启迪与升华。
三、情感教育渗透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语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必然要运用于生活,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必然要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情感与现实达成统一,即实现知行合一,这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心理接受的程度,尤其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善于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情感案例,使其得到情感的点滴熏陶,从而使情感教育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例如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没有伯父这一概念,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作者对伯父的感情。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处于上升期,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强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认知,尤其是亲属关系的认知。于是,课前我让学生以如何与年长一辈的亲属相处为主题,写一篇人际交流的小短文,对象可以是伯父、叔叔、姑姑、舅舅、舅母、阿姨等等,重点是相处中感悟情感的可贵,可以是写信回忆的形式,也可以以共同参与某件事为线索,题材不拘一格。通过课前这些活动作铺垫,学生对身边熟悉的长辈有了一定的感情认知,这对理解课文作者对伯父的感情就容易多了,他们会感到亲情的可贵。其实,身边处处有亲情,但要先付出自己的亲情,一种正确的亲情观逐渐建立起来,一种良好的为人处世技巧逐渐烙印在学生心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渗透情感教育,既是小学语文的一个研究课题,更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它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小语语文教学的实效,更遵循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促进了教学相长,实现了知行统一。为此,我们要在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设置情感教育情境、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等教学策略上下一番功夫。
参考文献
[1]龚水娟.拨动情感之弦,彰显语文魅力[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Z2).
[2]陈金花.浅谈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25).
[3]李英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0).
作者简介:黄彩娴,女,1980年生,福建仙游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