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黄珊茗
【摘要】我国义务教育倡导初中生“读整本书”,由于初中生阶段属于一个人一生中发展与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读整本书”可以为他们自身提供更为宽阔的文化空间,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围绕初中“读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阅读指导;“读整本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读整本书”有助于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然而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受到网络、学生、家長与教师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阅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有必要对初中“读整本书”阅读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应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为学生提供“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一、初中“读整本书”阅读现状
(一)阅读过于碎片化
学生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阅读过于碎片化的现象,通常阅读的内容比较零散,现如今网络科技发达,微信、微博、网络信息等阅读资源十分丰富,这其中的内容大都比较随意,可谓是五花八门。初中生的心智还在发育阶段,对于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薄弱,通过这种的阅读方式最多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事件,而对于与之关联的问题并不了解,长期如此则导致学生形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往往不喜欢篇幅过长的文章,认为理解起来太费事,更不可能“读整本书”了,如此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的培养。
(二)阅读过于表面化
一些学生喜欢读大量的课外书,期望以此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然而在实际阅读中,当学生打开书本时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但是在阅读过后,学生的头脑中却空空如也,感觉什么也没学会。这一阅读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未在阅读时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深思,也就不能做到正确的理解原文,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喜欢的语句背诵下来,就形同走马观花,学生自身也就无法从书中得到启发,因此导致了阅读过于表面化,不能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初中生的这种阅读状态属于未进行有效的深入学习状态,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最终不会成为一个有大量知识储备的学者,而是会成为一个我们通常会提到的“书呆子”,这样的阅读是可怕的。
(三)初中“读整本书”阅读现状的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阅读现状,是因为学生自身、家长与教师都没有对学生的阅读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一是学生自身想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学霸形象,为了自己能够考取好成绩而进行阅读,这种做法即便是让自己取得了高分,却不能在跨出学校后拥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能力,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二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味地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提高学习成绩,因此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习题和资料,导致很多初中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书籍,很多家长也不支持孩子购买课外读物,从而导致了初中生无过多时间考虑课外阅读;三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在学生的阅读方面,很多教师只是在期末时给学生留一下简单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不了了之了,而在关于名著的考题方面,很多教师多半会进行押题,根据自己对考题类型的总结来考虑会出哪些题目,并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背诵,因此未对学生“读整本书”进行指导。
二、初中“读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悬念
教师要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烈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运用,如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说评书的方式来讲一段故事,精彩的演说一番后,以“要想知道结果如何,请翻看×××书”类似的形式作为结尾,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学生设置一个悬念,演说与结尾联系得要得体,慎重选择演说的片段,最好是生动有趣的,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如痴如醉的听讲中找到乐趣。另外,教师也可借助网络中精彩的影视作品片段创设出足够吸引学生的情境,作为指引学生读书的因子,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产生兴趣后,会自觉地去翻阅书籍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只能借助影视片段来吸引学生,避免播放时间过长,让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会影响到最终的阅读效果。
(二)举办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年纪小、爱表现的特点来采取动静结合式的阅读方法,如果一味让学生静静的阅读,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读书活动,通过活动的举办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品味到“读整本书”的乐趣,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得到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活动的举办,如故事会、阅读会与辩论会等。根据情况每月举办两次故事会、阅读会,活动的内容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喜欢的片段、语句进行朗读,或者表述出赞成对于喜欢故事的想法,或者对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背诵与论述;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可举办一次辩论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假期时通读至少一遍推荐的书籍,然后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笔记上,在辩论会中学生可以在组内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进一步深化自身的观点,小组以代表的形式对修正后的读后感进行陈述,可依据书籍内容把学生分成反方与正方两组,每组持不同意见,展开辩论,每组学生都可以在代表陈述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言时间由教师规定。
(三)完善评价方法
很多学校都通过考试来完成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这样的传统评价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压力,学生的阅读比较被动,长期下来,则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衰减。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评价方法的完善来调动学生对阅读的自主性,效果比较明显的是将学生的阅读成果在板报上展览出来,即展览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以读后感、精彩段落仿写、名言警句摘抄等形式表现出来,展览在阅读手抄报上,展览之前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字迹工整的、读后感真实的、笔记记录详细的等等评为优,对于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写得比较优秀的,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投稿,学生作品得以刊登后,学生自身会获得拥有成就的喜悦,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能够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自主性,更加用功阅读。在投稿方面,教师要有严格的标准,不能为了投稿而降低对报社水平的要求,要选择对投稿要求严格的报社,从而让学生自身珍惜投稿的机会,写出完美的作品。
(四)閱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做到正确的指导,就要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广泛阅读固然是好的,但是不可以为了阅读去阅读,而是要有选择性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书籍的选择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推荐书籍,可以提出一些与阅读有关的建议,并给出思考题目,正确的指引学生阅读,如初中教材中推荐的《伊索寓言》《昆虫记》《春水》与《繁星》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阅读书籍的推荐,诸如童话故事、散文、诗歌等,并结合学生的喜好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自鉴阅读表”来了解学生偏向于哪一类的书籍,让学生填写后将阅读表展示给学生,学生投票选出阅读书籍。除此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阅读时间的长短,时间长则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时间短则达不到有效阅读的目的。教师以每天阅读30分钟为准,在假期时为学生制订增加阅读量计划,平时则减少阅读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于学生阅读的指导,总结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现状,并根据现状分析出原因所在,结合实际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设置悬念、举办活动、完善评价方法等教学方式的应用,丰富学生的阅读。
参考文献
[1]黄丽花.浅析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
[2]黄细兰.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6).
[3]胡又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提升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