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视障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设计探索

时间:2024-05-10

【摘要】本文依据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对语文学科教学进行设计,以辩论赛形式分析视力障碍学生设计多元读写能力的学习过程,来展示该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将会对探索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视力障碍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视力障碍;中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语言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得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读写教学法不再适应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多模态的社会,语言文字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唯一的交流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多模态组织教学,例如手势、面部表情、图像、音响、动画等已经成为课堂上师生进行沟通的重要交流手段,传统的读写能力已经不适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多模态社会。

视力障碍学生因视力残疾给自身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读写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与阻碍,学生就要充分使用未被损害的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感知觉代替弥补已损伤的视觉功能。因此在视力障碍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遵循视力障碍学生感知觉缺陷补偿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多元读写能提供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调动视障学生的多种感官。本研究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初三盲生班的语文课堂,以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

一、多元读写教学模式内涵

(一)多元读写能力理论基础

新伦敦小组提出把“设计”作为实现多元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理论,并提出了已有设计、设计过程和再设计的理论框架。已有设计是说教学者在已拥有资源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种模态的使用特征以及教学中常用的使用模式。设计过程是在从已有资源中选择合适的模态或模态组合进行设计,每一次设计都是对已有资源的重新运用。再设计是赋予设计过程新的意义,与已有的资源相比较,它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启发性和创造性。

(二)多元读写能力的含义

本研究多元读写能力是指学习者基于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历,创造性地运用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形式批判性地读写和理解多媒介提供的信息的能力。模态是用某种媒体表达信息的特殊方式,而媒体则是表达信息的物理工具,例如我们感受客观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是不同的感知模式,而眼、耳、舌、鼻等则是媒体。

(三)多元读写能力教学培养模式

新伦敦小组(The New London Group 1996:85)提出了实现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设计步骤,包括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性框定和转化实践。实景实践是教师引导学生浸入实际语境当中感受学习对象的过程;明确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已有资源,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基本规律、程序,了解相关的知识及学习的重难点,从而完成之前难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批评性框定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批评把理论和概念变成客观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意识和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转化实践是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学生对其从实景实践、明确指导和批评性框定中所学的东西从设计和实践上进行进一步反思,把他学到的能力在不同的语境中用于实践。四个教学步骤之间不分先后顺序、相互合作,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

二、多元读写教学模式在视力障碍学生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对多元读写能力以及多模态的概念有初步认识,了解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元读写教学方法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所学知识中选择合适的模态或模态组合,进行重新整合、质疑、反思、合作,获取新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元读写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二)學情分析

以某特教学校初三盲生班作为教学活动设计对象,全班共11人,8人属于低视力,视力最好时能达到0.8,其余3人为全盲。

(三)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三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基于此对课文主题进行拓展,本研究以辩论赛呈现方式对培养视力障碍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辩题为:顺境出人才还是逆境出人才。

(四)学习过程

1.实景实践

正式比赛前,学生通过抽签方式进行分组,组成顺境队(6人)和逆境(5人)队。学生们相互交流、解析辩题背后的意义及其社会影响,明确大概的辩论方向。通过查阅资料写出初稿,当所有人对辩题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时,再次相互交流并结合所有队友的想法,完成最终的辩论稿。视力障碍学生在准备阶段及资料搜集的模态选择上,同样可以运用媒体和多模态的方式去搜集资料,例如低视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文字搜集材料,全盲的学生可以通过音频以及手机自带读屏功能搜集辩论赛素材。采用口语、书面语、图像、音频、视频等模态相互结合,最终让所有的学生在正式比赛时可以展现出多模态读写能力,如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等。

2.明确指导

因之前学生从未参与过辩论赛,教师需要事先向学生们阐述辩论赛的规则,学生根据辩论赛规则,每队选出一名队长。队长负责队内分工、论点选择、论据分析及媒体和模态选择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为了调动每个队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队长根据成员特色和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分配任务。在学生准备阶段以及正式比赛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整体把控,必要时还要进行查缺补漏,以此取得辩论赛的最佳效果。比赛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场比赛进行点评、总结。

3.批评性框定

多元读写能力就是强调语言多样性,促进批判思维与质疑精神的培养,关注学习者读写能力养成所需要的平台和语言的数量及多样化。正反双方队员不仅从自身角度,还从对方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反思,对已有观点进行不断提出质疑和进行反驳。

4.转化实践

通过此次辩论赛让学生对媒体和多模态的概念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老师讲解、辩论赛的准备过程以及小组成员相互探讨,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和多模态对我们学习的帮助,并在以后学习中应多加关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多元读写能力。

三、结论

整个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需要上网查阅、筛选、统整资料,还要考虑不同模态之间的重组和匹配等,把书面语、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组织起来生成意义,要突出、立体呈现自己的理念、思路和观点,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视力障碍学生想尽办法克服自身障碍带来的阻碍,在搜集资料和多媒体应用能力和模态的选择上有了更广的空间,同时体现出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元。本研究只是作为一个教学设计进行分享,想要了解多元读写能力对视力障碍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还需通过教学实验来验证。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2]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2).

[3]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何燕燕,女,1996年生,安徽人,安庆市宜秀区安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