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家长学校开到家访中

时间:2024-05-10

【摘要】家访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协调统一、帮助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其目的是教师与家长交流学生信息,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更多了解,也让教师对学生的家庭表现、家庭情况有所掌握,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共同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家访;学校;家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协作,才有可能培养出来和谐发展的人,但事实不是这样,有时,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常常是各行其是,对学生的教育根本未形成合力,出现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的局面。特别是我们团场学校的老师要经常面对的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法匮乏的家长,这时,如果把家长学校开到家访中,不露痕迹地把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灌输给家长,让家长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摸索者、执行者,这样既可加强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推卸责任型——不急不恼,言辞恳切

有这样一个案例,跟大家聊聊:家访时,有家长这样回应我:“我感觉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推行平板教学,导致他学坏了,厌学了”。这时的我也不着急辩解,反问他一句:“学坏了是吧,那说说看孩子哪些方面学坏了?”他一愣,支吾半天說不出个具体的来。我又说:“这次月考成绩你们都看了吧,你知道孩子的哪门科目稍微占点优势,哪门科目成绩不太理想吗?”他又支吾半天扔给我一句话:“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反正考的都不太好。”我紧接着说:“我感觉你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就这么断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用了平板的原因?你看,我问了你两个问题你都不是很清楚,说明你对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都不是很清楚,什么原因知道吗?我帮你分析一下:你知道吗?孩子告诉我他很孤独,经常是晚上他一个人跟台灯相伴,家里只有他写作业的声音,他多希望能有父母的陪伴,家里有点声音呀。”我言辞恳切地说:“不要以为孩子已经大了,其实任何时候他都需要父母的爱,需要父母时间上的陪伴和心理上的呵护。而对于初中生来说陪伴不仅是做做饭,洗洗衣服,他们更需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交融,哪怕是放下手头上的活,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这样,孩子才不会感觉孤独,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问题。”最后,我说:“你无法陪伴他长大,又如何让他陪你变老呢?”

二、左顾而言他型——拉回话题,抓住关键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刚对孩子母亲说了家访的目的,她就喋喋不休地抱怨了七八分钟,大概内容是她老公也没什么文化,从来不管孩子,孩子都是她在管,地里家里忙,老公孩子一点也不体谅她,不但不体谅她,还跟孩子联合起来跟她吵架……唉 ,诉苦模式一打开,刹不住车了。在听明白了她要表达的情感后,我适时打断了她,我说了一句:“想过没有,为什么吃力不讨好?是因为你跟老公的关系出现问题了。你可能会说:孩子的学习跟我们夫妻关系有啥关系?可我要说夫妻关系融洽,孩子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家长也许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婚姻里的痛苦,现在都在由孩子买单。孩子小时候尚不知何谓“痛苦”,他们无法描述自己的苦楚,他们只能默默承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那颗幼小的心,长年累月积淀着自己最亲的人给予的“伤和痛”,进而冷漠,进而让仇恨和憎怨充满内心,等到可以反击和自主时,这些受了伤的孩子开始了叛逆,他或许会顽劣难管,会自卑懦弱,会自暴自弃……

三、不管不顾型——一针见血、对症下药

有这样一个家庭,我教了他孩子三年,孩子的父亲长啥样我从没见过,听说半年也回不来一次。母亲干的是三班倒的工作。在一次月考后,我电话联系了家长,没想到孩子的父亲来了。正好,我可以对症下药了。他告诉我,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他只有在外地跑跑车,帮别人拉货挣点钱,还说:“我们两口子没有文化,孩子的作业我也看不懂,孩子就交给你了,该打就打……”我说:“你总说自己忙,你能比杨澜忙?(我跟他聊了杨澜教育孩子的故事)”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我们都知道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从而创设良好的现代教育环境,因此,我认为,家长学校的开设时间、地点、内容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可以灵活掌握,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当然,在对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定的策略,总的来说:班主任和家长,从工作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学生。所以说话态度要不急不恼,谦和,语言要礼貌,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此时千万不能盛气凌人,好像自己是来传达“圣旨”的“钦差”,是传经布道的圣人,家长只是洗耳恭听的“臣民”,更是切忌喋喋不休,当然,对家长的心理疏导还要老朋友话家常般走入到家长心里,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并且应该斟酌语言,措辞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给家长留下了主观武断、心理浮躁的不佳印象。

作者简介:金甘林,1963生,浙江临海人,本科,中教一级,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龙贤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