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的体会和做法

时间:2024-05-10

【摘要】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材,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比例做了调整,加大了古诗文的阅读量,尤其与以往不同的是,篇篇文言文都需要背诵,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无疑是摆在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主要浅谈了笔者平时指导学生有效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朗读;语文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无不想让学生把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掌握牢固,并能够灵活运用。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背诵是“温故”的一个极好的方法,多次重复,多次背诵,就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词类活用的规律、通假字古体字的区别等基础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必须深入课文,而绝不只是蜻蜓点水,那么对他们所学内容的理解必然会产生由表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收获。

一、背诵要有时间保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两到三课时就能结束,而教材留给学生的背诵任务往往还要花几倍的时间去完成。要求学生把学过的文言文全部熟练背诵,教师要很好地备课。在这方面,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高中语文必修加选修,文言文的容量很大,篇篇要求学生背诵,而学生课程多,都要学,既要让学生背诵课文,又不能让学生挤掉其他课程。因此,每一篇课文我都认真备课,做到精讲,突出难点。比如个别难懂的实词,点到即可,每堂课只讲30分钟,剩余时间便让学生熟读课文,这样记性好的学生当堂就能把老师讲的内容背诵下来,背得不太熟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巩固,也能很好地背诵下来。

二、背诵要靠老师引路

认真备课的另一内容是如何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背诵的兴趣,在背诵上给学生做出榜样。每一篇文章,我都给学生背出一个重点段落,有时在讲解时全背着讲。比如《鸿门宴》,课文较长,学生一听要求背下来,便面露难色,我首先背诵第一自然段,流畅自然,学生个个屏气静听,背完后,学生佩服,称赞。有时我还和学生规定统一时间,背诵同一段落,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熟、背得准确。俗话说:“台上一动作,台下十年功。”每当要给学生背诵的段落,我总在课前背了又背,这样一来,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课前就预习背诵,争着和老师比高低,彻底扫除背诵上的畏难情绪。

三、背诵要讲究方法

面对背诵,学生的表情也大多是眉头紧锁、痛苦不堪。这是因为很多老师在方法指导上重视不够,背诵被当作作业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自然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很容易遗忘所背内容,甚至厌恶背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因时制宜地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在有方法可循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效果就会不一样。

我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基本上是分四个阶段。一是复习字词句,二是总结本文的通假字,三是分析文章的结构,四是全文背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阶段首先是复习虚词实词的用法,弄懂句子;第二阶段是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基本规律;第三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矛盾,因此在此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背诵,首先看一篇文章总写什么,然后在逐段剖析作者的思路是什么。这里主要是从掌握文体的特点去理解课文。比如背诵《赤壁赋》,学生首先了解本文作者游赤壁的心情——由乐到悲又到乐的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四阶段,背诵全文,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即使时间长了,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还有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之感,对于一篇文章的结构还能一一道来,并顺着作者的思路背诵出原句。

四、背诵要检查结果

课堂上口头背诵,我感到覆盖面太小,只是检查一两个人,时间长了便容易让多数未检查到的学生存有侥幸心理。我便堂堂课用5分钟时间检查默写,每次默写一小段落,篇篇文章的背诵都落到实处。久而久之,文言文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打好了。对于虚词用法的掌握越来越熟,实词一词多义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富。无论从哪篇文章中随便抽出一句,学生都能准确地回答。这 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文言知识网络,实际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所以对于分析、翻译、断句课外文言文,准确性也大大提高。

应经常性举办一些背诵古诗文的竞赛活动,增强他们的背诵兴趣。有竞争才有进步,单纯地让学生背诵,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枯燥感,所以应经常性舉办一些背诵古诗文的竞赛活动。可以在综合性的活动课上举行大型的背诵比赛,也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做一个小型的背诵比赛。总之比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强学生的背诵兴趣。

我深深体会到,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占着相当的分量,而背诵是掌握文言文知识的有效方法 。中国的古诗文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华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它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要想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使学生能够形成厚实的语文底蕴,光凭课内的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积累——广泛地阅读与有选择地背诵。

作者简介:连建华,女,1968年生,福建省南平市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编辑:龙贤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