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意象 探寻古诗学习的“最佳路径”

时间:2024-05-10

李娟

【摘要】意象是古诗词的细胞,在古诗词学习中具有核心意义,它可以提供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人、事、物、景,甚至是氛围和体验。在古诗学习中解读意象,编制的一本本《阅读地图》,便是学生沿着它攀登的“路线图”,让语言文学的诗意本质在儿童的生活里涌现出来,彰显了儿童自由阅读的心态。

【关键词】意象;阅读地图;还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往今来的诗人往往在神与物游中迸发诗情,那交织的结果正是意象,它是“意念”和“物象”的审美契合。古诗的诗句精练,语言却充满了情感的潜在能量,往往是诗人输送诗意和美感的载体。借助意象,帮助学生探寻古诗学习的“最佳路径”,主动认识中华古诗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古诗《渔歌子》的教学为例,探寻支持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策略与路径。

一、解读意象,呈现古诗的本真

意象是古诗词的细胞,在古诗词学习中具有核心意义,它可以提供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人、事、物、景,甚至是氛围和体验。然而,当今的古诗教学,依然存在着教师“教”的痕迹重,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少的现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更期待古诗教学能从机械、琐碎的讲解中挣脱出来,走向对古诗意象、内涵的丰满解读。在古诗学习中解读意象,随后围绕意象进行系列阅读,就是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学的世界,在意和象的阅读、把握中,认识一个世界、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方式,经历视觉和心灵上的一次次“美的历程”,从而呈现古诗的本真。

二、借助载体,扩大古诗的张力

(一)绘制“阅读地图”

儿童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阅读地图》为儿童提供了特殊的创造空间,它以适合儿童阅读的方式建立起一个超越教材的丰富的世界。《渔歌子》的《阅读地图》,分别选取了古诗、寓言、外国文学、绘画中的“渔夫”。其中古诗中的“渔夫”形象又是不一样的:谋生的辛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逍遥的情趣(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等等。为课堂上的拓展阅读埋下了伏笔。除了提供阅读的素材,老师还需给孩子留下思考。为了帮助儿童成为一个思考型的读者,特地给他们留出回应的空间。《阅读地图》编入的文学作品由易到难,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意象的外在形式进入内在神韵。那一本本《阅读地图》,便是学生沿着它攀登的“路线图”,让语言文学的诗意本质在儿童的生活里涌现出来,彰显了儿童自由阅读的心态。

(二)实现文化导向

儿童阅读古诗时,重点不在于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理解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以及带有民族心理印记的情愫、志向和理趣。在课堂上借助古诗中的意象,让孩子体悟到人生的一种情怀。这位老师在教《渔歌子》时,让孩子们体会了当时诗人的惬意,想象他的悠闲自在。随后,老师又借助《阅读地图》引导孩子们诵读了各种不同的渔翁形象。并追问:“你们从这些诗句中发现了什么?”“在现代生活中,你们有过孤独、烦躁、困惑吗?”学生们纷纷谈起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不快。老师顺势引导:“当我们有不愉快的时候,你如果读一读渔翁诗,一定会有一番独特的感受。”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一方心灵净土,那就是心里应该有一片“渔翁”这样的精神乐园。

三、营造情境,还原古诗的美好

(一)发挥想象,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教学中,这位老师充分利用这“无形画”,发挥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美。

【片段1】师:在这样美丽的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生:白、粉、绿。师:你还能想象画面中的颜色吗?生:蓝色、红色。 师:如果你静静地听,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呢?生1:我听到鸟儿的叫声。生2: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师:孩子们,此时,你就是这位渔翁,你置身于怎样的画面中呢?生:我的眼前……

这一片段分为“品读全词,寻找美景;描声绘色,赏读美景;用心想象,描摹美景”三个环节教学,这位老师引领学生补白想象:在这画面中你仿佛还看到了哪些景色?似乎还听见了哪些声音?学生不断丰富想象,将景物赋予了生命力。翠绿的西塞山,优雅的白鹭,粉红的桃花,肥美的鳜鱼,淙淙的流水……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而这种美也水到渠成地在孩子们的笔端倾泻而出。

(二)由文引情,领悟诗人的心境美

当学生已经理解了《渔歌子》的内涵,这位老师巧妙地引出哥哥张松龄的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生对读,通过长句、短句的对读,读出两兄弟不同的心境,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弟弟那份悠然的人生态度。

【片段2】师:诗人为何不想回家呢?不想回哪里去?生:诗人应该不想回朝廷做官了。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张志和的哥哥和弟弟的诗,读一读。生:这位哥哥想表达什么呢?让我们来和诗。师: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生: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师:青箬笠,绿蓑衣。生:太湖水,洞庭山。师:斜风细雨不须归。生:狂风浪起且须还。师:不须归啊!生:且须还啊!

优秀的古诗意境和意象一定是相互交融的,这样可以让儿童更容易领悟诗词的意境。教师要巧妙使用诗句中的意象,使学生的想象和直觉意识得到激活,从而使他们对于理解古诗的内涵达到最佳境界。

(编辑:马梦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