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课程资源整合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4-05-10

蒲亮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压缩了教学时间,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完成单元所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完成教学和写作提供了有效资源。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现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曾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课程标准,为语文资源整合教学明确了思路和方向。虽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语文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既能够给学生留出空白,也能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以自学为主的有效课堂策略。

课程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在不同的课文之间建立链接。比如说课文与课文,课文与单元(综合性学习)之间;或者将一个单元和单元之间的数篇课文归纳成不同的课型(精读、略读、自主、拓展课型、写作、阅读等);也可以是同类信息整合,比如相同文体、文本写作特色整合后,来实施教学,都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这里重点阐述课程资源整合对以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因为“整合”是目前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重大研究对象。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从科学核心素养目标出发,对整个学科体系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必要的归纳、精简、调整、加工,使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成为可能,文章基于单元诗歌教学为例。

一、现代诗歌整合教学的内容

现代诗歌的整合(以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为例),主要以写作背景和选取意象为点来整合。诗歌《雨说》和《星星变奏曲》写作时代背景相同,《雨说》写于1979年,《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1979年十年浩劫结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经历灾难和挫折之后眼前一片茫然失去方向。因此对“文革”时期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了自己质朴的愿望,写下了这些诗。同时都选取某一事物为象征意义,《雨说》中对“雨”的象征,《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意象。前者着重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后者着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虽有区别,但主体都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本单元诗歌以“雪”“雨”“星星”“蝈蝈和蛐蛐”“夜”这些意象为诗歌写作的源泉,都来自于大自然的现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以“雨的诉说”为主题,要求:我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请你选择某一季节中的我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节选语文教材)。

二、现代诗歌整合后的教学实践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实践的:《雨说》和《星星变奏曲》重点放在品读和赏析中,以活动为中心展开,而教学背景和下一节课相同,可以带动下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案例如下:

(一)部分《雨说》教学

1.读雨(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定个别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并纠正字音。请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剩余同学边听边就诗歌的重音、停顿等方面批点圈画,感受诗歌中洋溢着的节奏、音乐美。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诗歌各节的读法。配乐朗读。PPT播放舒伯特的乐曲——《小夜曲》,伴随音乐让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意境。然后让个别学生说一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基调。

本环节设计说明:课文通过读开篇,也就是由读入境,把握基调,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也是理解诗歌意境的钥匙。

2.品雨(欣赏品味)

活动一:聆听雨的诉说(听雨)。让个别学生朗读诗歌,其余学生聆听雨的诉说和倾吐。想象、感悟诗歌中,雨说了什么。

活动二:诉说对雨的理解。

3.说说雨中的诗情画意。教师谈话:诗歌中的雨不管来临还是过去,都带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大家看到了吗?从中领会到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品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出这份诗情、这种画意。学生分四到六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可以仿照句式,以意象为中心,另写一种事物。

4.说说雨的深情厚意。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它的这种深情厚意。请同学们用这样的“ 的雨, ”句式,填写恰当的词语,感受雨的这种深情厚意。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重点抓住诗歌第一节和第五节部分内容,比较雨到来前后大地景物的变化,挖掘探究雨说的象征意义。这时,教师进行作者及背景简介,联系诗歌的副标题,提示学生思考为儿童而歌的原因。

设计说明:由读到再读以及到品味语言、领悟诗意;美点的寻找疑难的解答,都是通过问题的预设中对话教学和活动教学相结合。

5.赏雨(升华情感)。继续PPT播放舒伯特的乐曲——《小夜曲》,同学们伴随音乐节奏激情澎湃地朗读全诗。

活动三:说话训练:春天来了,春雨已经对你说过了这么多的话。现在,你想对春雨说几句什么话呢?用几句话或几行诗说出来。

(二)部分《星星变奏曲》教学

节选自《初中优秀教案》

1.继续研读诗歌,意境理解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能够再现时代背景和表现诗人追求的诗句。教师讲解点拨明确:诗歌中的“星星”象征的是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比较两节诗的语言和结构有什么异同。

2.读诗歌,品味语言

活动一:寻美点。读第一节里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推荐,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学生之间交流发言,相互补充,教师相机对话。

活动二:解疑难。读二节,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分两组,一组质疑,一组回答)

师生小结诗歌的特点。

3.迁移延伸

活动三:现美点。归纳整理,积累诗歌的优美语句,例如叠词、修饰语、精妙语句等,鼓励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挖掘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活动四:学习了本诗的语言特点后,写一首简短的小诗。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部分内容,把《雨说》第二部分和《星星变奏曲》第三部分整合是基于读的基础来整合教学资源的;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以及读后点评,感受诗歌特点和情感基调;《雨说》第三部分和《星星变奏曲》第四部分是基于言语的品味来整合的;语言的品味主要是品语言、品内容、品意象、品情感、品美点、品画面、品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的异同;《雨说》第四部分和《星星变奏曲》第五部分是基于读写训练来整合;主要摘抄雅词、叠词、精妙短语、美句、比喻句、抒情句、哲理句,以此挖掘课文资源;然后写句子、写话、写诗来抒发自己的不同情感和对课文的理解;整合后通过读、品、写三个环节为主线贯穿在诗歌教学中。

虽然教学内容不大相同,但贯穿教学的主线都是相同的,以读、品味语言和写作为主,来展开教学,通过活动寻美点、书写优美语句表达对诗歌整体的掌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通过写诗来延伸引用知识。這样一来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和《夜》就通过感受语言和大自然的美,来展开想象。还是通过活动来教学,但学生已经掌握,不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笔者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三)部分《蝈蝈与蛐蛐》和《夜》教学

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还能想象到哪些画面?请用优美的诗句,诗意来表达。鼓励学生积极想象。

示例: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春天树林间的百鸟千啭。

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 。

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 。

整合后直接就可以上一个梯度,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作者笔下,对大自然的优美诉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感受;这样自然过渡到综合性学习当中,把有效的时间延伸到课外写作当中。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也可以亲自到户外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有效激发写作情感。

这样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压缩了教学时间,实现了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完成单元所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还能激发学生写作,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空间,符合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旭明.以求真务实精神促进语文教育健康发展——兼论真语文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课堂教学[J]. 语文建设,2015(34).

[3]邓玲. 对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操作策略的解读[J]. 基础教育研究,2017(7).

[4]任志鸿.初中优秀教案[M].海南:南方出版社,2012.

[5]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8).

(编辑:张晓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