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卢志兰
【摘要】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人汇报展示的时间、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独立学习,有效地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以学为主;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汇报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是广大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者在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自主预习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汇报展示的时机。
一、自主预习,让学生“学”有保证
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第一学段的学生在预习中,要求做到:一是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词的字音;二是读通、读流利课文,给课文标上段号(小节号);三是给课后生字查字典,做预习笔记(组词2—3个);四是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五是查找课文相关资料。第二学段的学生在预习时,要求做到:一是把易错、易混的字音、字形进行标注;二是摘抄本课的新词,并知道新词的意思;三是画出文中的好句佳段,做好批注;四是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五是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或困惑。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预习时,要求做到:一是写出课文的内容梗概;二是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赏析,做好批注;三是画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进行批注;四是写出质疑;五是写一写学习所得。
要让预习的时效性真正得以体现,学生的预习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在学生预习时教师首先要关注学困生、调皮生,决不能站在一边无所事事、袖手旁观,而是要走近那些学习能力差、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其次要保证预习时间的足够,不能让预习一闪而过、流于形式,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走进文本、进行预习,让预习任务得以完成。
二、小组学习,让学生“学”有空间
小组学习是生生对话、互助合作的一个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参与、学会互助、学会表达的习惯和能力。在小组学习中,要做到:
(一)科学编组
一个班级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学识水平不尽相同。在小组的安排上,首先,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有意识地把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每组可以安排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或一个特殊生,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均衡,这样有利于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其次,每组定一名小组长。当然,组长并不固定,而采用轮流制,一周轮一次或两周轮一次,从而调动起每个组员的积极性。
(二)适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传递对学生的信任、理解和鼓励,调动、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布置任务后不能站在一旁听之任之,由学生爱怎样合作就怎样合作,而是必须走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参与他们的合作,參与他们的讨论,倾听他们的看法,观察学生互动的情况,适时地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谈之有序,动而不乱。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予恰当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注意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
(三)讲究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不是什么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的问题浅显易懂,一看就知,稍学就会,就不需要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而是当学生遇到个体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当学生形成不同意见需要交换的时候,当出现多种想法需要交流共享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小组学习来进行解决,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才有效果。
三、汇报展示,让学生“学”有个性
(一)有序展示
在阅读教学的汇报展示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序地展示出自己读通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感情的过程。读通课文——就是让学生展示是否把生字新词读准,是否把课文读得流利;读懂文意——就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中心的体会,课文表达方法的领悟;读出感情——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唤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追求个性
阅读教学不但要重视“读”,还要重视“说”。在汇报展示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尽可能地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感悟、体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表达中鼓励创意、展示个性、不求统一。学生只要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收获,都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三)适时调控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因为一个问题而纠缠不休,从而造成时间不够,不能展示全部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调控,当学生所讲的内容不够全面、不够正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点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弄明白问题的答案。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学”出发,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方法、策略,让学生的阅读素养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编辑:龙贤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