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验教学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时间:2024-05-10

李美芬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丰富的体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敢于尝试探索、乐于表现自己,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积极生活,并不断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多的感悟,获得丰富的体验,并使学生在体验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验教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课堂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途径,体验教学应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得以加强。

一、在语言积累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学生通过规范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借鉴。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角色互换等手段沟通学生已有积累与新的学习材料之间的联系。

二、在自学中感悟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这告诉我们,语文实践活动或以读写为主,或以表演为主,或以运用为主,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活动,必须要包含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通过揣摩、推敲,乃至咬文嚼字,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等其他方面。但阅读教学应强调“整体输入,整体输出”,对课文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局部的感悟,都应放在整体中进行。因此,最后我们还要再回到整体的阅读。

在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再向学生提问:读了这一篇课文,你有什么新感悟新理解?你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并要求学生在书上用“圈、点、划、注”等方法标出重要句、段。然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点拨:“为什么?说具体些好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的追问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也使其他的学生受到“豁然开朗”的启示。学生就在这种自读自思、自问自解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阅读分析的思维方法,积累了语言材料,丰富了语感经验,并体验到了自己读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三、在自主学习中体验

有些教师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说,学生自己也习惯于被动地听、被动地学,部分学生甚至养成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设计及教学结构上进行新的尝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学习实践中。教师对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实践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帮助和肯定,使他们在体验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烟台的海》这篇文章生动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我向学生提出:你最喜欢哪一段的描写,说说为什么?并画出文章中描写优美的词、句。随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独立或合作进行读、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通过学生这种主体式的体验学习活动与情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创设了宽松氛围,又让学生在参与交流过程中调动自己积累的感性知识,激发了思维的发展,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

四、在课后拓展中体验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阶段的学习和探究后,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闪光点,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们思维的广阔度大大增强,知识面得以拓宽。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新的探索体验。学生随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自我发现、自我体验活动的开展,在教师为他们提供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上,思维、观察、创新、探索等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了课文《碧螺春》之后,我设计了两个练习:(1)请学生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来写一句诗,去赞颂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2)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我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交流,比一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第一个练习设计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既深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第二个练习设计巧妙地把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学生无论在知识,还是能力方面都有很大收获,体现了“大语文”教學观。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丰富的体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敢于尝试探索、乐于表现自己,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积极生活,并不断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多的感悟,获得丰富的体验,并使学生在体验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