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激发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思考

时间:2024-05-10

刘晗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的特点,以教学策略角度为出发,从故事激趣法、成语激趣法、对比激趣法、诗歌激趣法、创设情境激趣法五个方面对激发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进行思考。

【关键词】兴趣;文言文;激趣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摇篮。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学习文言文是传承文明、提升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使学生爱上文言文,那么学好文言文绝非一件困难的事。要想改变现状,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激趣方法。

一、故事激趣法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孤立的传授课文内容,而应文史兼有,注重历史事件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穿插小故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快乐地泛舟于知识的海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施:

1.穿插与课文情节有关的故事。例如,教学《兰亭集序》,教师就可以通过讲“东床袒腹”“东床快婿”“入木三分”等成语故事,或品评王羲之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潇洒风格,使学生兴趣大增,进而乐此不疲地去研读这篇精美文章。再如,教学《鸿门宴》,可以给学生讲述“霸王别姬”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对课文中提及的故事进行适当扩展。课文中经常涉及一些人或事,对这些人事,课文中根本没有介绍或虽有介绍,但语焉不详。其实这些人或事对事件的发展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扩展故事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烛之武退秦师》开篇中仅用“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一句话就交代了秦晋进攻郑国的原因,虽然课下对“以其无礼于晋”有注解,但说法还是过于笼统,学生并不能知道晋文公同郑国到底有什么过节。因此,教师应该补充《左传》中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与列国的关系。

二、成语激趣法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成语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古汉语的固有特色,按照文言语法的特点来解释这些成语,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所以反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成语去掌握古汉语知识。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利用成语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探究古文的欲望。如屈原的《离骚》:“芳菲菲其弥章”,其中“弥章”和现在常用的成语“欲盖弥彰”中的“弥彰”绝无二意。再如苏轼《赤壁赋》中的“正襟危坐”的“危”与成语“危言危行”的“危”是一个意思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随处可见,只要用心,下功夫积累,就可以在浩瀚的成语中收获更多文言知识。

三、对比激趣法

有时学生读一篇课文,或不能深味其妙,或对其所述深信不疑。对比阅读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把有关联的作品放到一起来读,看异同,评优劣,在对照阅读中获得较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开阔知识视野,训练思维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如学生学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蔺相如敬佩有加,我又让学生研读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对蔺相如批评得很厉害,这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同时引发了思考和争论。又如学习贾谊的《过秦论》,可以让学生将选修教材中苏洵的《六国论》一起比较研读。通过对比阅读,学生的文言阅读鉴赏水平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诗歌激趣法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不少诗歌包含着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不妨把这些诗歌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让诗歌与课文相互映衬,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文言学习过程中增加知识储备,扩大语文视野。例如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时,就既可以借助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理解她对项羽的敬仰、惋惜之情,还可以借助杜牧的《题乌江亭》理解他认为项羽应该吸取教训,卷土重来,还可以借助王安石的《题乌江亭》理解他认为项羽刚愎自用,大势已去,败势已经难以挽回。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引入这些议论精辟、道理深刻的诗词,必将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认识,引发他们对文章的兴趣。

五、创设情境激趣法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情绪产生积极的反应。教师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言学习中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运作。

(一)声情并茂,激情感染

课堂如一首乐曲,应有起有伏,有跌有宕;课堂如一篇文章,应有抑有扬,有顿有挫。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把自己的情感和对文本的独特把握和理解,用优美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以此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言简意赅、意蕴丰厚、激情迸射的导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一睹为快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中。例如教学《离骚》,教师就可以用充沛的感情介绍屈原的人生经历,表达自己对屈原崇敬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表演

即将某篇课文情节改编成舞台作品并演出。这种方式非常新颖,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如在一年的元旦晚会上,我班学生成功将《荆轲刺秦王》进行改编并搬上了舞台。这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揣摩人物形象的智慧结晶。他们真正做到了与课本主人公同命运,共悲喜。这种表演是很有效的激趣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来激趣

现代多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单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内容丰富、画面优美、直观形象等优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编辑:龙贤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