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

时间:2024-05-10

程晓慧

【摘要】叶圣陶老先生在他的很多文章中提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观点。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主动地、自发地去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首要任务,一切教学环节都围绕学生的“主动性”展开。

一、从朗读中找主动

朗读,大概从小学就开始作为语文课的基本训练了,但很多同学到今天还只是会念字,而不会念文章,只是机械地“念读”,而不是有感情地“朗读”。我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深刻地感受就是这项练习“任重而道远”。因为只有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把课文读顺,把课文读美,才能真正喜欢上课文,真正愿意去理解课文。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范读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学生经常听英语磁带,模仿其准确的发音和语调。但几乎没有人听语文的课文朗读,因此教师的范读就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产生兴趣的开始。《春》是一篇相当出色的写景散文,节奏明快,语句流畅,能通过诵读来体现作者借景抒情的用意。教师通过富有声情的诵读,能够再现课文语言的自然本色,能够使静态的作品通过形象化的声语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学生们听着很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这难道不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吗?因此千万不可小看范读的效应。

学生朗读也是不容忽视的训练环节,应该找一切可以朗读的机会让学生朗读,并且尽可能创设让学生展现阅读水平的环节让学生爱上朗读,从而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这个学期笔者在班里举办了两次朗诵会,一次是现代文《紫藤萝瀑布》的片段朗读,一次是古诗词诵读。学生们准备充分,事前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找了合适的配乐,选择的语段和朗诵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男生和女生合作朗读的《紫藤萝瀑布》的前半段,描写紫藤萝开放的胜景,配上轻快的钢琴曲,“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两位学生配合得相当默契,把藤萝花争相开放的活力完全表现出来了。

有女生朗读了“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那个语段,配上舒缓的乐曲,把作者伫立在紫藤萝下,悲痛的心情因为盛开的藤萝得意释怀的过程娓娓道来。一组男生朗读了范仲淹的《渔家傲》,边塞将士们对功业未立的感慨,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同学们把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情读的令人动容。

学生们非常喜欢朗读会,在准备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对作者在文章中倾注的情感都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这种对朗读的喜爱也从朗诵会延伸到了平时课堂上的朗读中以及闲暇时间对美文诗文的朗读中。

二、尊重学生对文章的不同理解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绝不会和教参上的讲解完全相同,如果他们的不同理解能得到老师的共鸣应当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吧。

学习《纪念白求恩》时,针对“如何看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一问题,其实不同的学生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以往都只是让学生掌握这是白求恩精神的体现就行了,但这次通过课堂练笔,发现孩子们的观点并不完全统一,所以就让学生当堂进行了辩论。有同学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一种极其无私,充满大爱的做法,但是扪心自问我自己并不能做到。舍弃一己之利,只替别人着想有时觉得蛮傻的。有同学说:我们应该在保证自己的情况下再去帮助别人。有的同学说:毫不利己不难,但专门利人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这样困难的事都能做到,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困难呢?还有的同学说:如果能利人利己,既能对自己有利同时又有利于他人,才是最有智慧的选择。

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不但是针对文章,也在平时的任何小事。应该引导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勇于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这样往往会有多于别人的不同收获。

三、人文精神拉近学生的心

在说到教学的终极目的时,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特级教师陶伯英先生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更要强化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一家四口祖孙四代的亲情故事在课堂上就感动了很多同学。祖母对孙儿的疼爱,父亲对祖母的孝心,妻子对丈夫的理解等等,我们除了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重要字词外,这些人文精神更是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在课堂练笔《温馨瞬间》的书写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一方面更是借练笔的机会再次重温家庭的温暖。因此学生写作时非常投入,一气呵成。

正是在德育的渗透下,老师的讲课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心,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也一定会更用心,更有信心。

学生的主动性如果能成功调动,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如果能成功调动,各方面的能力就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如果能成功调动,那么就能真正把“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些叶圣陶教育观点落实到实处。

(编辑:龙贤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