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低年级语文课堂高效运转

时间:2024-05-10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目前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构建低年级学段的高效课堂,首先要以学生为本,然后把教师的本职工作做到位,同时创新形式,才能在低年级学段的语文课堂中实现高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生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身心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教师也在努力探索建设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那么,具体到低年级学段的语文教学,该如何让低年级语文课堂高效运转呢?

一、以学生为本

我们现如今所倡导的高效课堂,严格地说,应该是生本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因为语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以往相比,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取的知识更多,更全面。得到了这个效果,才能称之为高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何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呢?首先,教师要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刚入学不久,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低年级的学生也存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守纪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教师应采用做游戏等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形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享受收获知识的乐趣,即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其次,教师要备好学情。备课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备课过程中的备学情则是重中之重,也是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在备课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因为对于同年级、同学段的语文教学来说,不论哪个班级,哪所学校,哪个地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相对固定的,但是课堂教学是有众多学生参与才能够完成的,更何况学生是主体,因此,忽略了这一点,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班级有一千种学情,一千所学校有一千种学情。这里的备学情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知识,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等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只有备好学情,才能建设真正的高效课堂,因为高效课堂的建设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把工作做到位

高效课堂不是空中楼阁,这需要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去支撑,那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生命意识到位

与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方式不同,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阅历和观念。既然我们强调要以生为本,那就必须尊重学生,正如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研究学生到位

既然是以生为本,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我了解我的学生吗?我要从哪些方面了解他们?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因此,要做到研究学生到位,就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特点,学习需求。

(三)学科意识到位

作为教师,要清楚每个学段的语文课要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尤其是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中寻找平衡点,防止左右摇摆不定。

(四)教学引导到位

生本高效课堂虽然强调以生为本,但教师的作用仍不容忽视,要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引导,这是决定课堂能够高效率运转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当学生出现困惑时,此时教师的教学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效率意识到位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李家栋老师曾指出,要看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就看学生是否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情感由弱到强的过程。这句话一语中的,而且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学习目标遥相呼应。

三、不拘一格,创新形式

不少教师在努力探索建设高效课堂的具体形式,也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何谓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高效课堂不是模式化、程式化的课堂。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形式可言,但有固定的规律可循。高效即高效率,确切地说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是以生为本。因此,学生的发展程度是检验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准,只要是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那么课堂上的高效也是不言而喻的。正如西方的一句古谚:条条大路通罗马。建设高效课堂要依据学生实际,根据班级实际,脱离了这两个实际,高效课堂就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就像鞋子一样,只有穿到脚上才知道到底合不合适。

因此,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仅坐而论道是不够的。这更需要教师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作者简介:赵文静,女,1985年生,河南濮阳人,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

(编辑:陈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