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冯敏
【摘要】教师素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师需要学而不厌,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人格素养要高尚、完美,让学生从你身上汲取成长的资源;语文教师还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素养。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师素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这一火把的人,教师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当当好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领路人。
一、广博的知识素养是基础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等特点的基础学科,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知识丰富、见识广博、内涵深厚、功底扎实、爱好广泛、杂学博闻、有着广博的知识素质的人。只有有着广博的知识素养,我们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控纵自如,游刃有余,厚积薄发,从而引导学生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完美的人格素养是保障
完美的人格素养,首先指在事业上教师应敬业。只有敬业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发挥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创造性。语文教师常有创新火花,才能激励学生打破固定思维,培育学生创新之苗。
其次,在对待学生上,教师要充满爱心。关爱学生的老师在获得学生尊敬的同时,也得到了辅助学科教学的功效;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会时时和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利于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当是一个“大爱的人”,既要能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行为,又要能赞赏、激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我能行”的喜悦,促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兴趣。
第三,教师要对学生有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进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最后,语文教师还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追求,不断努力,勇于奋进,要有高贵的审美品位,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以美激智、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成为中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航标。
三、良好的创新素养是灵魂
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新素养。教师的创新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教师的创新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实现有效创新。
良好的创新素养是一个优秀的创新型教师的重要品质,它可以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进行。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语文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及过,而取决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可以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语文教师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自由释放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質疑,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如在教学《给我的孩子们》时,教师事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多提了五六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整理了一下,12位学生提问“‘我’为什么憧憬孩子们的生活?”14位同学提问:“为什么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23位同学提问:“为什么孩子们抱怨我时,我倒欢喜,到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22位同学提问:“文中多次提到悲哀,作者为什么悲哀呢?”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围绕这些疑问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增添了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好问的种子,逐步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4.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对于创新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选取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或是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或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创新的动力所在。
罗曼·罗兰说过:“要阳光播撒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本人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完美的人格素养以及良好的创新素养,如此,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保持高涨的创新热情,创新之花才能在更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龙贤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