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马街书会是一项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民间曲艺活动。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马街书会将迎来更多外国游客,需要陪同口译翻译唱段。现以具有代表性的唱段为例,分析马街书会艺人唱词的特点及其对口译的影响,在巴黎释意派理论的指导下尝试翻译部分唱段,总结合适的翻译方法,以其抛砖引玉,共同一起思考如何做好马街书会现场口译与对外交流。
【关键词】马街书会;唱词;方言;口译;释意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马街书会是一项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传统民间曲艺活动,迄今七百余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与热心听众齐聚河南宝丰马街村。天为幕,地作台,艺人在麦田间取出简板、曲胡、古筝、大鼓等乐器,或三五一组,或自拉自唱,争相亮书献艺。
然而,说书这一传统艺术活动的生存与发展正在接受新娱乐方式的挑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需要被保护、传承,并为世界人民所了解。文化包容是“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让马街书会走出去不仅是其生存途径,也是实现文化复兴的重大要求。未来,马街书会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因而需要一定数量的陪同口译。书会口译的主要内容是艺人唱段的翻译。然而,由于说书艺人来自不同地区,曲种多样,且唱段多由艺人自编,因此,即使中国人也未必能够完全听懂艺人在唱什么,想表达的是什么。那么,做好唱词口译便更是一件难事。
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唱段为例,分析马街书会艺人唱词的特点及其对口译的影响,在巴黎释意派理论的指导下尝试翻译部分唱段,总结合适的翻译方法,以其抛砖引玉,共同一起思考如何做好马街书会现场口译与对外交流。
一、马街书会唱词特点及其对口译的影响
(一)使用方言表述与演唱
说书是一种集动作表演、演说与歌唱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说、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但是,说书人的说唱又与流行音乐中的说唱RAP不同。说书是艺人在乐器的伴奏下、使用押韵与节奏、用方言唱出来。在马街书会表演的艺人以曲会友,说的是各自家乡的俗语,唱的是各自的乡音。他们大多来自河北以南,安徽以北,陕西以东,山东以西这一地区,展演的曲目包括河南坠子、曲剧、道情、评书、山东琴书、安徽大鼓、大调曲子、三弦书等十余种。那么,在马街书会能听到的方言、俗语便数不胜数,各具特色。比如,一位来自宝丰县附近的坠子书艺人曾有这样一个唱段:
“说一个老员外叫黄孟奇/他命里mu niu 儿三个gun 女/老大妮儿起名叫人人爱/闺女起名叫看不絮/三闺女长哩好/妹三人她数第一。”
在豫中河南话里,mu niu即“mei you(没有)”,gun女即“gui(闺)女”。河南人用“妮儿”指女孩儿,用“絮”表示厌烦,“看不絮”就意为“看不够”。“哩”是河南方言中的常用助词,用法及含义同“得”,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程度的补语之间,“长哩好”亦即“长得好”。
(二)通俗
马街书会上的说书表演以河南坠子为主,近几年新增安徽大鼓等。无论哪种曲艺形式,其唱词都有很高认可度与渗透力,即“通俗”,主要表现在:一,俚语、俗語、土话的运用。这些颇具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词汇,是书面语的通俗表达形式,艺人将其加入唱段,容易引起广大听书人的情感共鸣。二,艺人选择的唱词构成了常听、常用的韵律与节奏,符合中国人长久以来的表达习惯和理解方式,也就易被认可、接受。
例如,在上一唱段中,“爱”(河南话四声)、“徐”(河南话二声)、“好”(河南话三声)、“一”(河南话一声),这四个声调各不相同的字使前四句唱词形成了常见的平仄押韵。这样的措辞让整个唱段有节奏感与韵味,朗朗上口,顺耳动听,与中国普通民众的审美需求一致。
(三)诙谐有趣
马街书会上,听书人笑声不断,主要原因在于艺人的语言生动有趣,表演贴切形象。马街书会上的艺人使用各地土话、俗语进行说唱,因此唱词的趣味性与通俗性密切相关。
比如,接上文提到的唱段,艺人继续唱道,
“这又不高来又不低/尺子排/这一米整整儿六呀七/走路好像那风摆柳/说话儿好像那蝇子飞。”
这一唱段画面感十足,说书人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了女孩儿的体型、仪态与声音之美,用的语言却很“接地气儿”。他把说话温柔比喻为“蝇子飞”——河南人常用“蝇子”指苍蝇——一个体貌端庄的大家闺秀说起话来像小小的苍蝇在飞,这是用低俗、拙朴指代了高雅、优美。这种调侃荒诞新奇,但仔细品味,又切合实际——苍蝇飞的时候发出细微的嗡嗡声,的确就像细声细气的女孩儿在说话。于是这句唱词就增添了滑稽、幽默的色彩,听书人听了便觉新奇、有趣。
简言之,说书语言的趣味性就是通过艺术化的日常生活用语体现出来的。
(四)对口译的影响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马街书会上艺人的唱词包含诸多方言,措辞既贴近生活,又带来一种特殊的幽默感。那么这对口译有什么影响呢?所谓成也方言,败也方言。一方面,口语化的语言简单直白,为口译人员带来便利,更容易翻译为输出语。而另一方面,撇去口音不谈,各地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这对译员正确领会唱词带来难度,更不要说选择通俗、富于趣味的目标词汇,并做到意义、形式与结构上的对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释意理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释意理论的内涵
释意派理论(the Interpretive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其核心是把语言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和非语言的意思(non-verbal sense)区分开来——译者基于对原讲话人所传递的交际意义的把握,用目的语言对该交际意义(即讲话人的意思)进行重组。释意理论的创始人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曾说:“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因为不同语言社团的人有共同的需求,他们交往的目的是相互理解,交换思想,或在不同领域进行可能的合作。因此,翻译的任务是转达交际意义。”(许均:1998(9-13))她把这种理论确切地称为“交际与释意理论”。
该理论把翻译过程分解为三步: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déverbalisation)和重新表达。第二步是过渡性的关键过程,即不拘泥于语言形式,发掘语言符号背后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并希望听话人能够理解的意义,从而进行正确转换。
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认为,“语言只是理解意义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若想正确理解意义,译者不仅仅要拥有语言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主题知识、百科知识,总之,需要有广泛的语言外的知识。”(许均:1998(9-13))可见,准确地“释意”要求译员储备各类学科知识。同时,释意理论不意味着译员只是将说话人的意思自行总结后转述或作进一步解释,“在翻译中,强调翻译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并不意味着对原文表达形式的忽视。”(许均:1998(9-13))因此,运用释意理论进行翻译,也要兼顾语气、节奏、文字组织方式等,尽量将源语言的形神都表现出来。
三、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唱词口译
根据释意理论,马街书会上的陪同口译要做好唱段口译,需要:1.理解方言的含义;2.运用各类知识解读说书人的表达内容;3.选择合适的词汇、形式等进行呈现。现在按照释意理论的三个步骤,综合各类语言之外知识,尝试将上文提到的两个唱段作如下翻译:
(1)说一个老员外叫黄孟奇/他命里mu niu儿三个gun女/老大妮儿起名叫人人爱/闺女起名叫看不絮/三闺女长哩好/妹三人她数第一。
第一步,理解:这个唱段主要讲一个古代大户人家有三个娇贵的女儿,长相都很漂亮,尤以三女儿最为出众。
第二步,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唱段包含豫中人常用的俗语及发音,但并不难理解(见上文分析),且都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词汇。此外,“员外”这一称呼属中国古代特有,并无对等英文;根据历史常识,“员外”往往是封建社会有钱有地的人花钱从官方购买的一个虚职,此处用“员外”是为了铺垫大户人家这个背景,用目的语解释也并无意义。因此,不如将“员外”理解为“大地主”。大女儿与二女儿的名字也非真名,而是他人为表达对其美貌的爱慕而起的昵称,因此不能用拼音指代。把原唱段中方言、称谓的“外壳”都剥离之后,我们对它的理解更进一步。
第三步,重新表达:在转换为目的语时,需注意,原文的语句较为对仗且有节奏。综上,我们可将其译为:
Today I tell you a story of an ancient landlord,
who had no son but three daughters.
The eldest was nicknamed Loved-by-everyone
While the second Always-desired-to-be-seen.
His youngest daughter was so pretty
that she even overshadowed her sisters.
(二)这又不高来又不低/尺子排/这一米整整儿六呀七/走路好像那风摆柳/说话儿好像那蝇子飞。
第一步,理解:这个唱段接上文描述了三女儿的音貌之美:身高适中,步态轻盈,声音柔和。
第二步,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唱段中的“尺子排”是一个过渡,为了引出下文的身高,因此无须译出。“风摆柳”意思是风吹动柳枝摆动,描述女孩儿走路轻盈;“蝇子”就是苍蝇的俗称,形容说话轻柔。
第三步,重新表达:此处需要兼顾节奏与一、三、四句的押韵,可选择能够形成抑扬顿挫之感的词汇,建议译为:
Medium height as she had,
she was 167 centimeter tall.
Like a willow twig waving in wind did she walk,
And her voice was soft when she was speaking,
that it sounded like a fly flying.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释意理论翻译马街书会唱词有其现实基础,且合理可行。它要求译员要听得懂方言,发掘唱词的具体含义,将语言的外壳剥去;还要提前了解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目,掌握文学、历史知识,做到随机应变。同时,说书是一种口头文学,译员还要选用合适的词汇、句式与节奏将唱词译出来,尽量还原唱段的神采。总之,让马街书会办下去、走出来,语言工作者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彬彬.河南说唱艺术的腔詞关系和唱词语言的音乐美[J].美与时代,2009(2).
[2] 许均.翻译释意理论辨——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J].中国翻译,1998(1).
[3] 王静.马街书会说唱语言特色初探[J].语文学刊,2015(12).
[4] 于丹.从释意派理论谈东北话的口译译法[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
[5]张向阳.河南坠子说唱语言音系概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6).
作者简介:王静,女,1987年生,河南郏县人,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辑:陈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